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半月评论 > 2008年半月评论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半月评论2008年第20期 三看新一轮农村改革

发布时间:2011-03-09 08:02:01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半月评论2008年第20期 三看新一轮农村改革

  2008年金秋10月,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嘹亮号角,随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吹响,给广袤的田野带来希望,给亿万农民和全体国人带来憧憬。

  和30年前的农村改革相同的是,这一轮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施惠广大农民;所不同的是,改革目标已经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上升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使农民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并全面维护其各种权益。

  推进这场改革,对于执政党而言,既是实践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兑现其实现全面小康,将中国带入现代化的执政诺言。尽管这场改革充满艰难险阻,但中国展现了自信姿态,因为30年农村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国家财力来支付改革成本。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这一轮改革的目标、原则、关键所在,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古人云“上下同欲者胜”。现在,国家层面的改革蓝图已定,人们非常关心、期待的是实践中各方如何参与、探索,可概括为“三看”:

  ——新一轮农村改革能否大力推进,要看各级地方政府如何落实中央改革要求。

  农村改革初期流行一句话,“上通下通中不通,中间有个顶门杠”,意思是说在中央支持、农民拥护的情况下,“中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脑海里“姓社姓资”的筋没转过弯来,惧怕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成为改革的绊脚石。现在,少数地方政府  有没有可能再度扮演“顶门杠”的角色呢?人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这是改革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可是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粮食安全是中央的事,总是琢磨着把耕地腾出来办工厂、搞地产。据国土资源部调查,近年来非法批地案件中,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占80%。

  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已是人心所向的改革共识,但是有的地方领导还只是专注于城市如何靓化,有钱往城市堆,贪大求洋。有的地方全市一年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还不及市区一条大马路多。

  ——新一轮农村改革能否大力推进,要看社会各界是否充分动员起来。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群体利益平衡而不是巨大失衡的社会。农村改革之初,主要是农民和政府在唱戏。现在的有利条件在于,经过30年改革发展,“三农”问题的化解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和城乡各阶层的利益紧密联系,而农民之外社会各阶层的财富、智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各界参与这场需要足够资源的改革提供了机会与基础。

  在这场改革面前,社会各界都可扪心一问。我们的大中小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自问,是否为农村履行了培养合格劳动力和人才的职责?我们的媒体可自问,是否把版面、镜头、页面更多地对准了“三农”? 我们的金融部门可自问,是否按照国家要求创新农村金融,改变过去从农村“抽血”的做法?

  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能否再现四川地震救援中所展现的可贵的社会动员能力,筹集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做更多的事,并从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广阔舞台?

  ——新一轮农村改革能否大力推进,要看广大农民是否再现他们的创造力。

  30年农村改革中,中国农民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以按血印签“生死合同”的小岗村农民为代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发明者正是中国农民。1980年,广西宜山县合寨村的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委会。这两项创举与中国东南沿海冒出的乡镇企业一起,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

  2008年,农村改革进入而立之年。农村改革如何深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媒体、论坛上,侃侃而谈的多是专家、官员。除了小岗村等极少数特殊村外,很少听到农民的声音,看到农民的身影。

  事实上,推动农村改革,维护农民利益最重要的主体还是农民自己。只有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能够真心实意投入自己的劳动力、资金、热情以及其他资源,表达他们的改革诉求并且参与改革,改变现在很多地方“等靠要”的做法,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蓬勃发展。

与“半月评论2008年第20期 三看新一轮农村改革”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