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13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2013年了望时评第20期:打造健康的就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3-10-05 17:11:14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若以纯粹的劳动力市场观念看,高校作为优质劳动力的生产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较为深刻的矛盾。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人才流动的障碍、学而优则仕或商的择业观念、落后陈旧的人才配置模式,僵化的教育体制等,都与大学生就业状况息息相关

  每年的春季学期,是身处毕业季的大学生们最忙碌的时节。紧张与兴奋,惶惑和期待,成为这些学子们校园生活的主流心态。2013年的毕业生,就业的焦虑有些让人揪心。

  据教育部数据,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达到699万。严峻的就业形势,让2013年的夏天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新华网特别推出了《2013“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大调查》。

  699万毕业生,到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峰值,而各种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形成了就业市场结构性的供需紧张:毕业人口在扩张,就业机会难跟上,就业难势所必然。

  经济状况会决定就业形势的基本面。按照人保部的研究结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带动80万~100万人的就业。这也是保增长成为基本经济政策的动因之一。

  然而,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状况的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经历迅速“资本深化”和“技术深化”的过程,企业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客观上会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同时,对劳动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大幅提高。

  5月14日,习近平视察了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全球所有15岁到24岁的青年中,大约有7500万人未就业,占该群体总数的6%。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遭受失业率加剧的困扰。当失业率居高不下之时,就会演变为严重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也因此被视为世界性难题。

  破解就业率这一世界性难题,没有系统的全局眼光便无法根治。以大学生就业为例,政府、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系统的四大要素,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力供需为中心,看得见的手——政府的行政干预与看不见的手——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律,共同发挥着作用。

  就我国国情来说,市场力量的发挥严重不足。

  若以纯粹的劳动力市场观念看,高校作为优质劳动力的生产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较为深刻的矛盾。比如,传统式精英教育理念的追求与当下大众化、多元化市场需求存在强烈反差;缺乏社会适应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导致攀高、求大、趋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重知识轻技能、重专业轻基础的传授模式导致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削弱;同质化、随意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等等。缺乏竞争力的大学生,如何能够赢得面向市场的用人单位青睐?

  这些矛盾的成因和解决需要深入教育体制内部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去探寻。城乡二元结构、人才流动的障碍、学而优则仕或商的择业观念、落后陈旧的人才配置模式,以及僵化的教育体制等,都与大学生就业状况息息相关。

  但这些因素并不足以成为悲观的基础:历史地看,劳动力环境有了长足发展,政府的作为有目共睹。改革的深化、市场力量的凸显、体制的转型、经济和就业的增长、观念的革新,等等,都占据着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趋势。

  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假以时日,相信会有更多的举措来创造健康的、市场化的就业体系。

  这种体系至少包含三条标准:理性选择,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既不感情用事,也不盲从,保持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平等互利,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双方自由选择、自愿交换合作;流动便捷,劳动力可以在任何地区无障碍地自由流动。

与“2013年了望时评第20期:打造健康的就业体系”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