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13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2013年了望时评第34期:未来中国经济成败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3-10-05 17:21:00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对中国来说,只有坚定不移地把结构改革向正确的方向推进下去,经济增长才能真正具备可持续性。方向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手段或方法就特别重要。无论何种方法或手段,核心的任务是建立起指向改革、指向“新四化”的社会资源激励与动员机制

  日前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让关心中国经济的中外人士心中一宽。上半年经济走弱引发的未来中国经济急剧、全面下滑的担忧总算有所缓解。按照去年年底多数机构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是“前高后低”的态势,然而上半年已然是下行趋缓的走势,下半年会怎样?

  7月的数据给出了温和复苏的迹象。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月份同比增长了9.7%,涨幅超过6月份的8.9%,也是自2月以来的最快涨幅。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0.1%,与1~6月同比涨幅相同,遏止了6月之前连续四个月减速的势头。

  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似乎也在好转。美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折年率1.7%,高于市场预期;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的48.7升至7月的50.5,出现了一年半以来首次高于50的扩张。

  近期经济指标见好,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世界经济进入了全面恢复或上行的转折区。

  对中国来说,只有坚定不移地把结构改革向正确的方向推进下去,经济增长才能真正具备可持续性。正如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所强调,要促进投资推动转向消费推动的转型升级,要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

  方向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手段或方法就特别重要。无论何种方法或手段,核心的任务是建立起指向改革、指向“新四化”的社会资源激励与动员机制。

  这当中,理顺要素价格信号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适应劳动力要素价格的“正常化”调整。长期偏低的劳动力价格已经造成了某种扭曲。这种扭曲有利于引进外资、增加投资与供给,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压抑了需求挤出了消费。增加消费对GDP的贡献度,根本上需要逐步理顺“低估”的劳动力价格。

  未来一个时期,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由此将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服务业获利预期上升,这一领域将因为投入的增加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预期成本上升,这一领域中效率低的企业会被淘汰,其余的企业也会更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要素,要么进行产业升级,要么向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产业。此外,劳动力价格的持续调整可能带来结构性失业,对此应按照“下限”的要求,增加新兴部门对结构性失业者的吸收能力。

  其次应增强市场对资金价格的决定能力。“国十条”中已经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是资金价格市场决定改革的重要一步。

  可以预见,未来包括存款利率在内的资金价格,将逐步由市场自身决定。届时,居民就可能获得更高的储蓄收益,从而为增加消费开支、促进经济向消费推动型结构转向奠定更好的基础。

  最后是理顺公共服务的价格。这也是目前看上去难度比较大的领域。

  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其价格(税收)也由政府制定。作为消费者的公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用脚投票。以致一方面公众对许多公共服务不满,另一方面微观主体(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觉得价格过高负担过重。

  从政府的角度看,如果短期内暂时无法大规模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那么较适宜的做法是降低价格。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尝试的一项政策。

  更重要的是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这方面的改革也在推进之中。未来政府将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角色转向购买者的角色,而由社会部门竞争性地提供公共服务,这会带来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总之,保持激励机制建构与改革大方向的兼容性,是未来中国经济成败的关键。

与“2013年了望时评第34期:未来中国经济成败的关键”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