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之交通拥堵费问题详解
申论热点之交通拥堵费问题详解
【定义】交通拥堵费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其本质上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背景】2013年9月,北京市环保局公布“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分解任务中提到,北京交通委和环保局将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消息一出,引发广泛热议。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这个话题再次被提起。有媒体部分引用“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的发言称,拥堵费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丁焰本人表示他并未做出这个表态:“我们前几天参加论坛讨论的是北京市的这个政策,包括是怎么的考虑这个政策,并没有提到全国有。”
相关链接:
【交通拥堵费-群众反映】
对于广州在交通拥挤时段对进入城市最繁忙、最拥挤地区的车辆实行收费的办法,广州市民感觉到一些不满。
市民:“收费太多了,大家老百姓,能少点就少点!”
市民:“拥挤费啊,听说过,这个以前国外好像有过,英国吧。我觉得政府还是应该治理一下交通,不要总是想着收费。”
市民:“人家买车政府既然收了税,就要保证道路的畅通,不能结合于消费者身上,政府怎么不控制买汽车呢?人家买一辆汽车是交完了税的,就应该享受行驶的权利。中途再设收费项目,那是不合理的。买车的时候,怎么不说要收这个费用呢,如果说有这个规定,那就不买车了。人家买车也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再这样搞一下,买车的人不是又增加一门支出吗?”gwyzk.com
【网友观点】
交通拥堵费,实际上是让车主为政府的错误埋单,让政府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原则是,不能让任何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犯错者必须付出代价,如果一个人犯错了不仅不受到惩罚,还会因错受益,这等于是鼓励人犯更多的错。一般情况下,犯错者都会受到惩罚,可由于政府掌握着决策权和惩罚权,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很多时候政府拥有“犯错了却让别人埋单”、“不仅不受罚还受益”的特权,比如这个交通拥堵费,就是典型的“从错误中获益”:先把城市弄堵了,然后再收费。
【专家观点】
观点一:道路拥挤费的收取有合理性
专家认为,这一道路拥挤费的收取方案一旦实施,将可能大大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城市空气质量。 拥堵解决方案
观点二:全国普及存在困难
广州的道路交通拥堵收费能否在全国,比如北京等城市更广泛地推广,可能还需要解决一些面临的困难。
第一,是怎么去收取拥挤费的问题。人工收费,收和不收,很大程度上会产生拥堵的现象,电子收费会产生一个隐私的问题。
第二,要实施收费的话,要在所有的出入口要设置一个东西的话,投资很大,场地也是很困难,还有收费的技术问题。
第三,征收费用要透明,还要涉及到法律问题。
观点三: 收取道路拥挤费的可行性
关于广州的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根本的原因是广州的车辆上牌没有得到控制,广州是的车辆每天以六七百辆的速度增加,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00万辆,广州市堵车每年损失1.5亿小时,约损失7%的生产总值,汽车越来越多是造成城市拥堵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收取道路拥挤费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城市。
【遭遇反对】
1、反对收取“拥堵费”的也有部分无车族人士,他们反对的理由,与反对政府在其他方面收费或新设立新税种的理由差不多,即税费负担过重,而税费支出却不太透明,公款浪费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忧虑收取“拥堵费”之后,拥堵情况并不见好转,只不过是政府又多了一项财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车数量太多,“拥堵费”只对私家车有制约作用,对公家花钱的公车缺乏制约作用。
2、道路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问题也是交通拥堵不可忽视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在多次“治堵”行动中不见改善,收取拥堵费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以笔者经常通过的北京朝阳路为例,修修停停持续了好几年不见完工。再如很多路段三天两头“开膛破肚”,也给交通添了不少堵。gwyzk.com
【现象剖析】
1、在宏观层面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各区域功能定位存在不少问题也会造成拥堵。以北京为例北京过去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种定位本身就把很多社会资源、公共资源汇聚在北京,而北京又宣称,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中关村”这个中国IT中心也在北京,加上医疗教育等各种资源都集中在北京,大量人口向北京聚集,不拥堵才怪。
2、北京各区县定位仔细观察也相当杂乱,互相有交叉,可以说城市功能定位也对交通拥堵产生了巨大影响,网友自然要反对收费“治堵”了。
3、当“拥堵费”被理解成政府增收的手段、当“治堵”抓不住“牛鼻子”、当“治堵”只将视野集中于交通领域,反对收取“拥堵费”就变成了公众的一种集体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