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2015年公考热点聚焦:信息消费

发布时间:2015-03-25 08:30:08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2015年公考热点聚焦:信息消费

  【背景链接】

  工信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9300亿元。其中,新型信息消费规模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基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

  【内涵阐释】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涵盖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管理消费等领域,覆盖信息服务,如语音通信、互联网数据及接入服务、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软件等多种服务形态;覆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种信息产品;还包括基于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云服务等间接拉动消费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理论政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原因分析】

  1.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庞大,随着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的消费需求,会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

  2.信息消费不仅能拉动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信息消费这一新型消费领域的拓展,将给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积极培育信息,也能促进消费升级。

  【问题阐释】

  1.居民信息消费总体水平偏低,信息消费产品供给不足。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消费发展十分迅猛,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明显不丰富。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信息消费需求的扩展。

  我国宽带网络在普及率、网速、价格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成为制约消息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3.信息消费层次较低。

  信息消耗的过程不仅是消费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我国的网民对网络的使用多停留在网络新闻、音乐、微博和游戏等初级应用阶段,注重享受型消费,忽视发展型消费。

  【对策分析】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通过不断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移动通信的发展,推动互联网和3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我国信息消费的发展。

  2.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提供信息的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指智能终端产品和电子基础设施,软件指软件系统。通过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增强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和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

  3.不断培育新的消费需求。

  当前,虽然我国信息消费不断增加,但整体信息消费不足,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消费需求。这包括:扩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如物联网等;丰富消息消费内容,如数字出版、动漫等;扩宽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如移动支付等。

  4.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我国信息消费发展不均衡,涉及公共信息和民生领域等方面相对落后,这些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要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

  更多热点内容查阅2015年最新申论热点   2015时事政治电子书 (汇集所有申论素材)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