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深度解析:统一预警,给治霾加把劲
申论热点深度解析:统一预警,给治霾加把劲
面对重污染天气,统一预警、联防联控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共同行动、握指成拳的力量开始显现
12月以来的第二次重污染天气,让京津冀不少地方这几天又笼罩在灰霾中。与以往不同的是,上一次重污染天气来袭,环保部提前3天发出预警提示,60城统一启动预警,第一次真正形成了统一预警应急、区域联防联控。这次,环保部提前向4省市发出重污染天气预警函,42城启动应急响应。
“过路霾与不正经的风”,以往一到重污染天气,就会段子满天飞。一方面反映出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决非寻常,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各地对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举措的认识还不彻底。空气没有边界,不改变整个区域的污染状况,没有哪个城市能独善其身。
这次多地步调一致、共同行动,作用初步显现。专家分析,由于统一采取应急响应,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多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的峰值时间有所推迟、持续时间相对缩短。面对重污染天气,共同行动、握指成拳的力量开始显现。
统一预警、联防联控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是现阶段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有效办法。事实上,从目前的制度条件来看,也有望逐步实现。今年能做到大范围统一响应,有两个基础。首先是监测和预报手段不断完善。目前,环保部上收1436个国控空气监测站点,并建立了颗粒物组分科学观测网,在真实的监测数据基础上,对污染状况作出准确预报,打出提前量。另外,预警标准逐步统一。目前已实现了京津冀及河南、山东部分城市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重污染来了,应该怎么做,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统一预警之后,各地还要研究如何把握好应急的“度”,防止一刀切。如此,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加强应急措施的针对性,应急响应机制就会越来越顺畅。
更多热点内容查阅:2016年最新申论热点 2016时事政治电子书 (汇集所有申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