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
材料分析
(一)材料主题
2008年国考申论从怒江水电资源开发问题切入,探讨了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考生简单地认为材料是在讨论怒江水电要不要开发的问题,实际上,材料通过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了如何通过先规划后开发,合理开发的方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材料结构
从材料的角度来说,2008年的国考申论材料不足6000字,简单易懂。相对于2006年和2007年来说,字数有所减少。更重要的是,2008年的国考申论在材料最后提供了一个点题的参考文献,对于考生破题立论、文章立意非常有帮助。但是材料简单,题型却新颖,总体难度并未降低。
(三)材料分析
一般而言,申论材料的类型分为:案例型材料、评论型材料、纲领性材料、数据型材料、描述性材料。材料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
其中,“案例型材料”需要考生辨别案例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从而借鉴成功案例的对策,分析失败案例的产生原因和存在问题;“纲领性材料”会帮助考生辨别材料的主题,明确主题的意义;“数据型材料”需要考生透过数据,看清楚数据反映的事实,数据多少不重要;“评论型”材料,一般为专家学者的观点,需要考生辩证看待;“描述型材料”一般用于交代主题的背景。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查看材料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20分)
问题解析:
该题是概括类题目。 共包含三问,第一问是概括焦点;第二问是概括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第三问是概括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范围是“给定资料1~8”。
所谓“焦点”是指:比喻事情的关键所在,或争论的集中点,或人们的关注集中点。把争论的焦点概括为要不要开发,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支持关键所在。因此,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全面、系统、客观地把握材料,尤其要特别注意全部材料的主要倾向和最后一部分的参考文献。
首先,从材料的主旨态度来看,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已经决定对怒江水电资源进行开发。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开发已是既定的事实,争论是没有意义的。自然也就不再是争论的焦点。其次,从最后一部分参考文献来看,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这实际上点明了全部材料的主题,即生态文明。因此,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就是在“决定开发”的前提下,对开发的利与弊的讨论。准确地说,是对水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的争论。回答这个问题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支持与反对”的理由在资料中比较明显,问题在于资料的理由部分陈述较为具体,需要经过整理、提炼和概括。
参考答案:
争论的焦点:水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是水资源开发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问题。
主张开发怒江的理由包括八个方面:
首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
其次,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低(或低于世界水平,利用率低)我国应大力发展水电(或:势在必行),
第三,开发水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答对一点即可);
第四,开发水电能使怒江地区百姓脱贫(解决百姓生活问题);
第五,水电开发投资少,回报大(答对一点即可);
第六,水电开发有利于地区(或者怒江地区)的生态保护(或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七,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
第八,具有国际战略意义(或者战略意义重大)
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包括七个方面:
首先,移民(或者移民问题)很难解决;
其次,不能解决百姓生活贫困问题 (不能使百姓致富);
第三,水电开发将影响怒江百姓的生活方式;
第四,怒江是原生态江河,水电开发将使其无法作为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第五,不利于保护自然遗产;
第六,水电开发容易引发生态问题(或生态危机、生态安全、生态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第七,水电开发引发的泥沙问题不易解决。
赋分说明
1.指明“焦点”是什么赋5分。其中焦点是“生态文明”或“水资源开发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问题”均可,均可以获得5分。
2.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每条1分,最多不得超过15分。
查看材料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15分)
问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对策题。所谓“启示”是指从启发提示中所领悟的道理,一般而言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的包括两种,一种是成功的案例,一种是失败的案例,前者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学习它们成功之处;后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解决它所面临的问题。本题主要参考给定资料9、10。
本题是让考生借鉴其他国家水电开发的成功对策,并解决我国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道题分三步,第一步是界定我国水电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是借鉴国外相关合理的开发对策;第三步是根据问题推导对策。
材料9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我国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包括:移民扶持力度低;移民问题反映渠道不畅;移民问题引发解决不到位引发自然灾害。根据相关问题不难看出,我国在水电开发过程中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通过财政拨款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移民就业和生计问题。
材料10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美国田纳西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水电开发时注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具体的积极做法包括:完善水电开发的相关立法;成立专门机构,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和建设,加速当地工业发展,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参考答案:
两个案例启示我们在水电开发时要注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一,做好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妥善处以移民迁移后的就业和生活等问题,切实保证移民利益。
第二,处理好水电和开发后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合理规划,科学移民。
第三,立法保证。确保水电开发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或做好准备工作,方案论证)
第四,成立专门机构(或加强统筹)。确保水电开发的规划和原则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涉实施。
第五,加强水电开发以后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和合理的后期管理,保证可持续发展(或以水电开发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赋分说明
本题按点给分。首先,指明水电开发的原则,即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赋3分。具体对策,每条3分,答对“参考答案二”中的四条即可,最高不得超过12分。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查看材料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10分)
问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观点分析题。需要表明G所长对于怒江水电开发的意见。需要立足于全篇进行分析。这道题不但考查了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且考查了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材料1-8均是在讨论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和发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其中给定资料7中有5个人,其中四个人对怒江水电开发都是持支持的态度。所以可以判断G所长总体上对水电开发持支持的态度。由于此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考生需要将比喻的内容和实际的主题相匹配。
首先考生要透过G所长的关于如何对待鲸鱼的比喻,阐释其中蕴含的客观实指;其次要运用辩证思维,认知和分析两种截然相反的鲸鱼处理方式——“放生”与“捕食”各自的合理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条件下的观点主张,从而阐释G所长的观点。因此,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揭示比喻的实指,即如何对待鲸鱼的问题实际上指的是如何对待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第二步说明“放生”与“捕食”各有合理性,即保护和开发都有其合理性。第三步说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地看待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怒江地区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的必要性,并且强调这种开放式保护性开发,并非破坏性开发。
参考答案:
G所长的这句话表明:发达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应当肯定和借鉴。发展中国家首先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也无可非议。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应当先规划后开发,把资源开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
赋分说明
1.解释“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考生点明“值得肯定和借鉴”2分;
2.解释“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考生点明“无可厚非”2分;
3.总结:我国怒江水电开发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3分;水电开发应当把资源开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结合起来——3分。
查看材料
(2) “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
要求: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15分)
问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公文类题目。公文类题目不仅要注意内容,也要注意公文的行文风格。
公文类题目要求考生从政府的角度进行思考,所以考生要认真领会材料中“水利部负责同志的观点”。
答复是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公务往来中的常用文书体裁。答复特点:一是明确性,答复内容一定要鲜明和明确。要明确地说明政府在“意见”、“建议”、“提案”、“质询”所提及问题上的态度,不是似是而非。二是针对性,一般所要答复的“意见”、“建议”、“提案”、“质询”有几条意见,或要求答复几个问题,在答复中就要对应几个问题;三是实际性,答复内容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明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措施,不包含任何与要求答复的事项无关的内容;四是具体性,答复中对情况的说明必须明确具体,措施及办理效果必须明确具体,尚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事项、措施还要可行,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考生第一步要对对C主编的意见进行概括和梳理,C主编的真题原则是 “不开发”,理由是是“保留生态江”、“保留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西方停建大坝”。
第二步,考生要对C主编的意见一一答复。在这里考生要注意的,自己的身份是水电规划部门,所以要准确领会“水利部负责同志”的意见和态度。
参考答案:
感谢C主编提供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第一,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我们将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第二,永久保留原始生态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与水电资源的利用率低以及怒江流域贫困严重的现实相比,开发怒江水电的生存意义更大。
第三,怒江开发是在中下游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会影响怒江流域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我们要看到我国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情况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水电利用远远高于我国。西方有停建大坝的事例,也有建大坝并确保环境良好的事实,如美国田纳西流域的综合治理。
第五,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完全能确保怒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建设协同发展,永续发展。
赋分说明
本题共有5个采分点,每个采分点3分,具体如下:
第一,给出“怒江不是原生态河流”2分,并给出理由1分。
第二,给出如何平衡怒江水电开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与生态保护问题,3分;
第三,给出如何平衡怒江水电开发与国家进行战略性评价,3分;
第四,给出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大坝建设,而不是学习西方国家,3分;
第五,我国怒江水电开发的指导原则,3分。
查看材料
(四)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40分)
问题解析:
这个题目是非常开放的,需要发散性思维。需要透过怒江水电开发看到问题的本质。核心就是要透过怒江水电的开发,引申到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关系的讨论上,强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和谐。这是题眼。要落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可以写成策论文,亦可写成政论文。
参考答案: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是优先解决怒江地区百姓的贫困问题还是充分考虑怒江的巨大生态价值?怒江水电开发是有利于生态移民还是将引发泥沙淤积、污水泛滥等生态问题?怒江水电开发是将破坏怒江传统生活方式还是将为怒江水电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怒江水电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能否科学平衡?其实,结合我国实际和国外经验,这些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而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共赢的局面,关键是做好两点:一是,我们要科学确定水电开发的原则;二是,要有效解决水电开发过程的系列问题。
水电开发要秉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怒江水电开发模式的影响的甚至不仅仅是怒江当地现在及未来发展,而是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我国未来在处理生态、生活、生产关系的原则和大方向。怒江地区1.05亿元的财政收入,978元的人均收入决定了我们需要有优先解决百姓的生机和发展问题;怒江相对保存完好的原始流域、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极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决定了怒江的水电开发不应是掠夺式开发,不应是盲目开发。因此,正如水利部某负责同志所表示的,水电开发要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水电开发要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水电开发过程中移民的生计问题、贫困问题、就业问题;财富如何更好的用之于民的问题;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都是无法避免的。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在水电开发的过程中以百姓的利益为本。为此,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移民面临的问题;其次,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第三,合理规划当地发展,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的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同样,水电开发过程中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水电开发的出发点,同时也应成文水电开发的落脚点。
水电开发带来的并不一定是生态、经济的两败俱伤或“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要科学规划、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水电开发同样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统一,实现速度与质量的相统一。
赋分说明
本题大作文采用按档给分原则,具体而言,文章根据相关特征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 31-40分;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21-30分;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11-20分;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 10分以下;

说明:
1.照抄材料较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2.抄袭超过50%者,进入四类;
3.抄袭较多,30%—50%者进入三类下(13-16分);
4.有条理、有选择抄袭较多者(30%—50%)进入三类中(17-20分)
5.文体不对(如散文等),进入四类;
6.无标题扣3分,标题不切合题意的,酌情扣1-3分;
7.字数不应少于10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8.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