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市级)答案解析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问题解析: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我们锁定了要点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从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而且对于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提高作答效率。作答要求中“准确”一词提醒考生,一方面要点概括应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另一方面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作答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可以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
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对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要进行合并。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对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三、移民在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等方面不适应的问题。
四、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五、搬迁用地问题。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问题解析: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3中“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的这句话谈认识,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范围为“全部给定资料”,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二、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回到材料出处,联系前后两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4即对这句话进行了完整全面的阐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其次,依据全部材料对这句话进行相应的具体解读。材料1第一段最后提到了移民搬迁的目的,可作为句子前半句话的具体阐释。材料6以及材料7提到了移民生产方式、生活设施、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问题,可作为对此句话后半句的具体阐释的几个方面;材料8提到了移民身份的变化,可作为具体阐释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作为结论。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理,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移民搬迁是一次彻底的搬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将完全解体。移民搬迁是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居住地会发生变化。迁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或者从农村搬到城镇,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农民会脱离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有的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故土情结和移民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实现移民增收,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
问题解析: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其实包含两问,首先要列出“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给定资料5”中涉及到了很多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材料顺序,我们可以将每一方面问题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首先,给定资料提到了“以工代赈”没能完全实施,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土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同时提到了村民更愿意搬到更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回来种地,二来生活方便,这也体现出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缺少其他收入来源以及搬迁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其次,材料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部分太重,这就造成了贫困人口无法搬迁的问题,以及在安置过程中出现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最后,给定资料用了一整段来说明补偿款的问题,即补偿款严重“缩水”,同时还被以各种方式克扣。
对策方面,主要来源于给定资料3、4、6、7的一些经验、现状和做法。给定资料3中提到了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做法是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我国尚缺少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这可以作为解决搬迁过程中一系列违法行为的解决方案。给定资料6中提到的所谓“四统一分”法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对策。给定资料7则从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和转变移民耕作方式入手,为移民拓宽收入来源。同时谈到原州区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并将问题和建议分段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
我县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凸显出了种种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县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搬迁地点过远导致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的基础设施欠缺,造成搬迁农民生活不便。
第二,“以工代赈”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尤其是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已成为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地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搬迁中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导致贫困人口因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还存在虚报以及搬迁户私下转让指标等不法行为,甚至有国家工作人员假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第四,搬迁建房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但补偿款不仅最终没有全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而且村民还被额外收取了宅基地费。补偿款缩水的同时,还被以管理费等多种方式克扣,最终村民能够拿到手里的补偿款所剩无几。
移民安置工作是搬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针对当前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要解决搬迁用地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
二要提高农民补助标准。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方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多方出资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等手段,保证补助款来源。
三要制定搬迁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对补助款发放严格审计监管,打击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补助款的足额、及时发放。
四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前简单把村民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必须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重要方式,这样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解决移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五要保障移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园,使其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让移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问题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必须作为文章标题,同时这一标题也限制了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从搬迁过程中的移民安置工作入手来写作。作文既可以重点写为什么新的希望很重要,也可以重点写如何实现新的希望。
本参考例文提供一种写作思路:先引出话题,再解释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之间的关系,然后依据材料中的观点,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个角度分别论述如何从新的生活转化为新的希望,最后结尾扣题。
参考答案: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各种各样的需要,促成了“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守着土坯青瓦的老房子生活了几十年,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移民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脐带断裂。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挑战,但也是新的生活。
然而新的生活并不必然意味着新的希望,反而有可能意味着“失望”甚至“绝望”。移民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上、经济上、心理上都会面临不适应。生活上,从农村搬入城市后,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经济上,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而移民暂时没有拓展收入的方式,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心理上,身份不认同和故土情结又会导致移民选择重回故土。移民安置工作如果处理不好,移民的安居乐业就会大打折扣,潜伏的问题就会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瓶颈”。因此政府要担起责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真正把新的生活变成新的希望。
要想把新的生活变成新的希望,前提是要让群众搬得出。搬迁的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富裕的群众搬了,贫穷的群众只能等,总体上影响了搬迁的进度。政府财政压力太大是一个原因,虚报套取补助款等不法行为的出现也是重要方面。要想让群众搬得出,政府必须双管齐下,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多方面筹措补助经费,可以采取成立公司、银行贷款等办法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要严格审计补助款的发放,保证补助款落实到位。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才愿意搬迁。
要想把新的生活变成新的希望,重点是要让群众稳得住。近年来移民“返流”现象增多,一些群众因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回故土。移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返流”则功亏一篑。政府必须在理念和政策上,给移民一个合法的身份,以一个宽容的、开放的文化环境为群众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在移民群体中出现。
要想把新的生活变成新的希望,目标是要让群众能致富。搬迁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政府要通过开拓就业渠道、组织就业培训等手段,解决移民就业问题,从而实现增收,让搬迁群众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
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孕育着新的希望,能够点亮这一希望的,只有政府。政府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此,搬迁才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