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申论热点:银川“微博喊话”能否传更远
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申论热点:银川“微博喊话”能否传更远
党政机关在网上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丰富了微博问政的概念和路径,而且也能获得主动借助网络舆论、完善和修补线下制度的溢出效应
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官方微博“问政银川”擅长“喊话”:把网友反映的问题,转发给本市17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并督促办理。近日,“问政银川”向久不更新的官方微博“开炮”,通报批评了银川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中连续7个工作日未更新的政务微博。
微博聚集了强大的媒体功能和社交功能,是与公众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10月中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一次交流会上,还鼓励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更加开放自信地开微博、用好微博。政府机构开设官方微博,早已不是个别单位的探索之举。利用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也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应有之义。
从批评银川地税局微博“银川地税”对34条市民投诉很少回复,到与银川晚报、电视台等媒体的微博互动,“问政银川”的创新之处在于,为银川市政务微博群找到了“神经中枢”:既通过转办的方式,直面群众的利益诉求;也通过督导的方式,促使各职能部门用好微博平台,形成网络问政合力。
这种在网上协调政务微博的办公方式,不仅丰富了微博问政的概念和路径,也让网友们看到“政府与政府之间较劲”的同时,直观感受到政府自上而下解决网民实际问题的诚意。党政机关在网上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因为具有媒体功能,在网上办公的实践之外,也获得了主动借助网络舆论、完善和修补线下制度的溢出效应。
连续7个工作日没有更新微博,应该批评。即便更新了微博,如果只是低质量的转发、无关民生的帖文,意义也不大。这也提示我们,各地政府对微博已经越来越重视,但如何用好微博,还有待破题。当前,政府机构及公务员进驻“微博”阵地数万,但拥有巨大传播力影响力的活跃微博,毕竟还是少数。
正因此,“问政银川”微博,可以看作是政府机构微博向网络问政深水区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它突破了微博上政府与网友互动的格局,强调的是当地政务微博群的互动优势,不仅能畅通公众的意见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而且能通过微博向政府机构“喊话”,创新管理方式,进行严格监督,打造更强大的亲民、惠民话语平台。
微博对推动政府善治的功能不言而喻。不过,如何更清晰地界定网络问政的边界,让网上反映的事情,通过网下的制度支撑去解决,同样需要进一步探索。即便是“问政银川”,也不能停留在“微博喊话”的层面,要督促政府机构用好网络,哪怕是保持微博更新频率,也需要更多网下的制度支撑。
无论是技术还是思想,互联网的发展都可用“飞速”形容。面对这样的情况,“重形式轻内容”的微博问政,“想搭理才搭理”的单向互动,损害的将不仅是微博问政平台的公信力。只有不断创新手段和形式、不断完善制度和方法,才能真正用好微博、用好互联网,乃至于用好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技术。
房价波动不可避免,无论是购房者、开发商,还是政府,均应理性看待、合理应对
近日,多地新楼盘大幅降价促销,引发部分已购房业主的不满。从上海嘉定龙湖地产郦城售楼处,到安徽芜湖绿地售楼处,一些要求“补偿”甚至“退房”的老业主,因诉求未达,选择了打砸售楼处等过激行为泄愤。这种因降价引发的“退房潮”,在网上一度还被贴上“房闹”标签。
从近期看,“僵持阶段”的房价已经出现“松动”。在“决不可有丝毫动摇”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下,在“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的目标下,这样的“松动”、“波动”或许还会继续下去。无论是普通购房者、开发商还是政府,均需理性看待、合理应对房价下行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
“还未交房,数十万的首付钱就瞬间蒸发了”,这样的遭遇值得同情。然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既已订立合同,就应严格执行,这是一个基本规则。即便因为“情势变更”要解除合同,也只能在法院提出。降价退房甚至打砸泄愤,难说于法有据。
更何况,“有市场就有涨跌”,平等自愿、风险自负的契约精神,实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倘若由于房价的波动而导致合同形同虚设,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行为便会失去起码的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规范也就难以达到。
然而,也要看到,所谓的“房闹”背后,也有“房奴”的艰辛。因房价的“大起”而恐慌性购房,结果却遭遇“大落”。即便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但若没有高企房价的裹挟,可能就不会有恐慌性购房,也就不会演出“打折打掉半生积蓄”的悲剧了。“房闹”背后的房价焦虑,尤其值得关注,需要引导纾解。
其实,不管是“大起”还是“大落”,对于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商而言,也都绝非利好。只有利润水平向价值回归,不断回应和改善公众的住房需求,房地产业才能迎来持续的发展。“降价退房”的屡屡上演,对房地产商而言,是“让道德血液流淌在社会责任肌体之中”的要求,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警示。
对于降价退房潮,相关方面也应理解和尊重已购房业主诉求的合理之处,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一方面要引导争议双方理性、依法解决价格争端;另一方面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于开发商涉嫌违法违规的欺诈行为,坚决严厉打击,绝不姑息手软。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房地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就要加强调控、尊重市场。毕竟,房子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事关百姓民生、长远来看也关乎中国经济总体格局的特殊商品。只有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规范市场体制机制,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切实的成效;有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也才会从根本上防止“房闹”的出现。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即使做不到高很多,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如果对“六个为什么”搞不清楚,对“四个重大界限”划不分明,对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不去抵制,对政治纪律不去坚守,就会突破政治底线。如果不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美丑不分,就会突破道德底线。如果无视法纪威严,经不住各种诱惑,管不着自己的手脚,就会突破法纪底线。如果为爱好所迷,被情趣所累,让欲望所困,就可能突破生活底线。可以说,为官做人的底线就是一条警戒线、一道分水岭,不能搞变通,不能“闯红灯”。突破了,就失去了为官做人的根本和资本,就会受到法纪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
坚守底线,首先要戒贪欲。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滑向罪恶的深渊,无不是从“贪”字开始。“山林再大,也经不住野火的焚烧;江海再深,也灌不满一只有漏洞的酒壶”,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自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以实绩求进步、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人失去底线,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次宴请、一个红包开始,逐渐发展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后成为“阶下囚”。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果政治信仰不坚定、纪律约束不严格、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很难把住自己。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细节虽小见风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坚守底线,贵在慎微。
一般来说,翻船大都在“平流无石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逆境时,往往比较谨慎小心,因而常会平安无恙;而在顺境中,则容易麻痹、骄傲,也就容易出问题。愈是身居高位、成长进步顺利之时,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谨慎从事,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
政治底线,用忠诚守卫;思想底线,用信念守卫;道德底线,用良心守卫;生活底线,用健康守卫;法纪底线,用荣誉守卫。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守自己的底线,一点一滴建树自己的高尚品德志趣追求,才有“先进”,才能“带头”,才成“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