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预测题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申论模拟: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13-08-17 16:09:1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申论模拟: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五十年不遇”、“百年不遇”、“超历史高温”、“史无前例洪水”……不管是中国的南方、北方,还是地球的东方、西方,乃至遥远的北极,这些极端天气的形容词开始频繁出现。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气候到底怎么了?

  2010年8月4日夜间到5日凌晨,J省中部和南部大到暴雨,鸭绿江、图们江流域降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J省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提高到黄色预警。“暴雨强度高、历时长、落点重复”,“洪水迅猛、量级超高”,“城镇内涝与外洪并发”——该省省长用三个“史无前例”,来形容这场自7月下旬以来J省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正在与历史罕见洪水搏斗的不仅仅是J省。8月4日,L省政府办公厅已下发紧急通知,“全省动员”迎战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强降雨。在同一天,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华北、山东、东北等地大到暴雨,中国气象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北方深陷洪水灾害的同时,中国南方却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月4日,三湘大地迎来今夏最炎热的天气,最高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以上。中央气象台监测资料显示,近期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和新疆等地仍维持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值得注意的是,极端的洪水和百年不遇的高温不仅仅出现在中国。

  8月2日,莫斯科气温36.8摄氏度,超过了1936年8月2日创下的36.7摄氏度的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持续的高温,让莫斯科面临130年来气象观测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葡萄牙中部气温一度高达43摄氏度,连首都里斯本也一度达到40摄氏度,几乎赶上了向来炎热的“中东天气”。与此同时,日本气象厅则宣布,日本日气温35℃以上的“猛暑日”在逐年增加,从1999年到2008年有400天,是30年前的4倍。今夏,日本各地持续约半个月的高温天气已造成上万人中暑,200多人因此死亡,打破多年记录。

  在向来少雨的巴基斯坦,连日暴雨及洪水造成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引发各种事故,已造成1400人死亡。而在南美洲的秘鲁却出现多年来罕见的零下22℃低温。在人们印象里很少与“严寒”挂钩的南半球国家,却纷纷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极端寒冷天气。

  极端天气为何越来越频繁?专家们有的说是大气环流异常所致,有的说全球变暖可能是罪魁祸首,还有学者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在捣乱,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但基本一致的看法是,一半是天灾,一半是人祸。“天灾”中,有很多“人祸”的因素。

  2.“全球范围的历史观测数据表明:至少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洪涝、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某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认为,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大量消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发生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大气中能量场分布变化,降水时空分布发生紊乱,进而出现旱、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现象,导致飓风、台风频发。

  针对极端天气“常态化”,学界也有其他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极端天气频发属于气候正常自然变率,有人认为是工业化人为因素等。不过,各国学界比较认可的还是全球变暖。事实上,地球吸收和释放的能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尤其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制造出大量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平均温度发生变化。大自然的平衡一旦被打乱,就会较频繁地出现气候“扰动”和“极端事件”。

  乱了套的极端天气,让人们措手不及,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分析认为,2010年地球或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可能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推测未来的全球气候会更加极端化,甚至达到人们难以承受的地步。分析高温天气的成因,首先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事件响应突出。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1909年至2008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的特点,部分地区甚至年年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极为罕见地在2003年、2006年和2007年接连出现高强度的高温热浪;美国在过去近10年内出现的创纪录的高温日数,是创纪录的低温日数的2倍以上。

  对此,某大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副所长说:“与其担心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会达到人们难以承受的地步,不如尽早采取卓有成效的减排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唯一的地球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常态化”趋势,亟须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有专家表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还有可能继续增加。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英国哈德莱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2009年到2015年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将成为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挑战,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历史长河中,极端天气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祸,不是天灾,是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即森林被砍伐、荆棘榛莽被铲除、荒漠原野被开垦,造成植被覆盖率迅速减少,大地裸露日益严重,水土日益流失和日益沙漠化,于是旱则赤地千里,黄沙滚滚;潦则洪水横流,浊浪滔天。这才是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

  水利部副部长L认为,极端天气无疑给未来的城市建设敲响了警钟: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单纯追求GDP是不行的,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思路,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其出路就在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

  3.2010年5月7-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阐述了中国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措施和成就。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致力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关注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发展的各界领袖搭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共同分享智慧与经验,也是在各国政府间沟通渠道之外讨论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第二渠道。此次会议更是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和2010年底墨西哥坎昆会议之前全球就气候变化和合作问题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议开幕式上做了主题演讲:“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在应对政策上,都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甚至实施所谓绿色新政,以此来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各方都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他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延缓发展目标的实现,或者忽视气候变化的影响,而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这都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绿色经济的发展表明,人类社会可以找到一种既保护气候,符合环境要求,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发展的新模式。

  4.绿色经济是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实现形态与形象概括。绿色经济发展是广义的,不仅指广义的绿色产业,而且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经济、碳汇经济,以及其他节约能源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胡锦涛总书记的绿色经济观概括为“六论”,分别是,循环经济发展绿化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经济活动的循环化、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两型”社会经济绿色建设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新航程;绿色经济发展标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经济发展不能以“四个牺牲为代价”,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此外还有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论以及绿色经济社会发展论。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于2010年8月6日至8月9日在太原举办“中国生态经济建设论坛2010年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既是对太原市绿色转型的支持,又是中国生态经济在发展中的一个进步,这也是我国社会转型和世界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传统经济的无根性,把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割裂,把资源和环境排除在经济核算之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自然资本。

  从改革开放以后,山西省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基地,造成了煤炭一业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虽然历经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推进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还远远没能达到。本次论坛建议太原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绿色转型,必须下气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同时组织人力,对全市生态服务价值做一次全面的评估,为全市人民认识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提供一个生动现实的数据。并且对全市的生态足迹和碳足迹进行一次认真的计算,为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加一点动力。

  5.一场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陡然拖入慢车道,但也带来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绿色经济。一时间,“绿色增长”、“绿色复苏”、“绿色新政”、“绿色革命”成为各国领导人频繁引用的时髦字眼。这意味着,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以可持续方式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主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历届政府均十分重视绿色能源的研发,从而使巴西目前在生物燃料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应用各种绿色能源并实施大力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近四年来,巴西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0亿吨。巴西国土面积达851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大豆、油棕榈、花生、蓖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仅在亚马逊地区,适宜种植油棕榈的土地就达5000万公顷,完全可以形成能源农业的产业规模。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燃料乙醇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燃料乙醇,并协助企业从世界银行获取贷款。随着各国对乙醇燃料兴趣的日益高涨,巴西政府已经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乙醇燃料生产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到2013年,巴西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扩大到350亿升,为目前年产量170亿升的两倍以上,其中大约100亿升将用于出口,成为世界最大的乙醇出口国。

  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纷纷将节能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日本节能中心每半年公布一次节能产品排行榜。目前,日本节能电器产品发展迅速,绝大部分空调的耗电量已降到10年前的30%到50%。日本政府还通过改革税制,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如今,节能措施已细化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环境省从2005年起将空调温度由原先的26摄氏度调到28摄氏度,仅夏天空调温度调高2摄氏度一项,即可节能17%;在饮食方面,日本人总结了一整套从购买、保存到烹饪等各个环节详尽的节能窍门。在出行方面,目前多数日本家庭的轿车只在外出游玩时使用,平时上下班多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成功推行以增长为主的经济政策,70年代之后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汉江奇迹”。本轮经济危机伊始,韩国就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新再生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三大目标,争取2020年前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这不仅是韩国为摆脱当前危机的举措,同时也是一场化危机为转机、夺取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抢滩战”。韩国政府近期公布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将在未来五年间累计投资107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230韩元)发展绿色经济。韩国政府估计,到2013年,政府107万亿韩元的“绿色投资”,将创造156万至181万个就业岗位。韩国是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很大压力。为此,韩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新再生能源普及率由2007年的2.1%提高到11%,使韩国跻身世界能源强国之列。在韩国,“绿色增长”不仅是一项兴国战略,也是一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全民绿色生活革命。为此,韩国政府计划在大城市开展“变废为能”活动,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到2012年在全国建立14个“环境能源城”,到2020年建成600个利用农业副产品实现能源40%自给的“低碳绿色村庄”。

  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绿色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目前,各国已经初步形成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径为:首先是政府有计划地推动,政府的态度越积极,绿色经济的发展速度越快,效果越好。其次是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手段,通过立法和约束性较强的执行机制保障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再次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经济手段,激励企业通过研发或者使用绿色新技术、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领域是能源、交通、建筑和农林牧业。对于我国而言,发展绿色经济,挑战和机遇并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增加碳汇,重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和发展碳交易市场获得发达国家的减排资金及低碳新技术,推进发展绿色经济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标准的研究和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保证人的福利的增加。因此,现代企业绝不仅仅是一部赚钱盈利的“机器”,而是回报社会、增进社会福利,使其对社会的贡献愈来愈成为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即企业发展愈来愈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利益。现代企业不仅仅是经济实体,而且是生态经济实体。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不仅要向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包括更多的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而且要向人民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还必须履行创造生态财富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的命运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企业在21世纪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既要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保持环境质量的稳定甚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绿色经济”的理念,应当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的制度、政策、产业发展规划、企业经营战略以至生活准则,成为更清楚的舆论宣传与教育材料,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而对于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一方面要努力领会、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将已有的正确认识落实在行动中,一方面则继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面对现实、经过实践来取得诸多问题的社会共识。当然,在许多问题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如抑制两级分化、限制耗竭资源的奢侈型生活方式,就同时具有推进两个和谐的意义。其中可行的内容应当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列入当中。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提到,极端天气的原因“一半是天灾,一半是人祸”,这里的“天灾”和“人祸”分别指什么?(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2.参考给定资料,谈谈你对“给定资料3”中“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本轮经济危机伊始,韩国就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新再生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三大目标,争取2020年前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这不仅是韩国为摆脱当前危机的举措,同时也是一场化危机为转机、夺取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抢滩战”。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极端天气的频发,突显出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合理。请你依据给定资料,以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极端气候威胁》的汇报提纲。(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3.不要求格式,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