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08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瞭望时评:机制“保驾”长效援灾

发布时间:2011-03-09 09:16:18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目前,抗震救灾已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各地对灾区的对口支援也已全面铺开。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对口支援的各省市继续谱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赞歌。

  笔者走访灾区的过程中,时刻能够感受到灾区群众对目前对口支援情况的满意和感谢,也相信在兄弟省市的帮助下,灾区人民能够尽快走出震灾的阴影。但是,此次震灾的影响是长远的,恢复重建也是漫长艰辛的工作。就受灾群众的期望和需要而言,对口支援不仅要表现在短期困难的克服,还需要体现重建中的长期扶持。

  对于对口支援,人们最不愿看到的状态是轰轰烈烈开始、无声无息结束,最担心的态度是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最无益的行为是有钱有物却没规划没责任。由于恢复重建期的工作涉及群众生活安置、保持社会稳定、重建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结构、在新的层次上恢复生产等诸多内容,毫无疑问需要建立对口支援的援助、扶持和重建等一系列与灾区实际需要配套的机制,才能实现长效的灾区援助和援建。

  首先,对口支援要建立长期的统筹规划机制。由于灾害破坏严重,加上灾区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恢复重建工作绝不是路断了修路、桥断了修桥的修补工作,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全面规划灾区的重建,不但要使受灾地区恢复生机,还要比灾前更有发展前途,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次,对口支援要建立紧密型经济合作发展机制。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应当从灾区恢复重建的具体困难和现实需求出发,均衡合理配置支援工作的人、财、物,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优势,有力推动双方紧密型经济合作和全方位交流。尤其是目前东部沿海省市的产业转移,完全可以通过政策调整,优先向灾区引导。

  而且,要建立援助和援建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灾区需要的不是“面子”工程和“作秀”工程,而是有助于灾区综合竞争力的恢复和提升,所有援助项目都应当具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长期作用,能为灾区的自我发展以及恢复和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需要法律法规给予保障。而且,对口支援是跨行政区域间政府合作,无论是规划方案、工程招标、合作协议、工作透明和信息公开,都需要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之上。

  只有建立起这样一整套对口支援的有效机制,才可能把对灾区的全面驰援转为定点长期支援,更好地适应恢复重建的长期性特点,从而增强支援的针对性、持续性、有效性,并最终使对口支援成为有序、有力、有效的制度安排。

与“瞭望时评:机制“保驾”长效援灾”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