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时评:为北京首选发展公交叫好
笔者最近了解到,北京地铁十号线将在奥运会前夕贯通运行,并且未来几年北京发展公共交通将以地铁为主;到2015年,北京将建成长达560多公里、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络,特别是,地铁的票价可能从现在的两元再调低。对于北京人来说,这可真算得上一个好消息。来自公众的反映也认为,北京市政府所选择的交通发展模式是科学的,多赢的。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交通拥堵、出行难一直是北京人生活中最大的烦恼之一。北京人每天上班、上学花在路上的时间达一两小时不仅很正常,而且很普遍。为了挤上公交,人们常常不仅需要有健壮的体格,还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后来,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低价位轿车相继推出,不少人纷纷加入到自驾车一族,的确逃避了挤车之苦,却又发现,接下来的苦恼并不比挤公交少多少——道路上车满为患,最极端的情况下车速甚至不比步行快,而城区停车车位竟成了稀缺资源……。
其实,据笔者所知,全国不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状况与北京大同小异。因此,一般人认为,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限制私家车。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省事的做法。从理论上讲,可能还很正确。限制私家车不光能够缓解城市道路压力,还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是现代人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
但是,对于正在进入“快车道”的中国汽车工业,这样做显然是一种打击。而对于尚未购车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还有,这样做,可能还会导致腐败——想想,当拥有一个私家车牌照变得非常困难的时候,谁能确保发放私家车牌照的权力不寻租?至于限制了私家车后公共交通建设是否跟得上,也是个不好说的事。
而北京把地铁作为发展公共交通首选的做法,符合北京这样特大型城市的实际。同时,将主要的公共交通“搬”到地下,腾出了地面空间,既减少了城市道路压力,也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而低廉的公交票价,则一方面真正体现了政府主办市政公益事业,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执政为民思想,一方面也是对自愿放弃私家车、改乘公交,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引导和鼓励。
笔者以为,北京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有条件的其他城市借鉴。当然,学习北京,是要有成本的。北京市财政近年持续大幅增收,在发展公交上舍得“砸”钱,从去年起,北京的公共汽车票价普遍降低六成;同时集中投入大建地铁。在地方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今天,有能力的地方实实在在拿出一些钱来办“民生”,既是民心所向,也是财政改革的指向。
与“瞭望时评:为北京首选发展公交叫好”相关的内容推荐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