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09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瞭望时评:冷观外资“减持风”

发布时间:2011-03-09 09:20:54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新年伊始,瑞士银行率先在投资禁售期结束后,尽售所持33.78亿股中国银行H股,引发一些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着手或准备减持手中的中资银行股。其中,动静最大的要属中国建行的最大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元月7日转让了建行56.2亿股,占建行全部股份的2.41%。随后,李嘉诚基金会、苏格兰皇家银行也都谋划配售所持中行股份。

  “套现者”们此次斩获颇丰。比如,据统计,瑞士银行此次售股获利3.43亿美元;美国银行套现220.3亿港元,扣除成本,净赚151.5亿港元。境外战略投资者过高赢利后“赚钱走人”的“套现”行为,令许多市场观察人士“忿忿不平”。

  我们首先要看到,境外战略投资者之所以选择当前减持,主要还在于部分机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自身的财务上遇到了困扰,急需变现。以当前的股价看,虽然比入股时确实有盈余,但当前的股价很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境外投资者纯粹为了盈利,完全可以等到市场回暖,卖个更好的价钱。

  何况,在双方签约的那天,就意味着必然会有减持之日。从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效,中资银行在管理理念、风险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从外资银行身上确实受益匪浅。比如,美国银行在入股建行后,将境内与建行有竞争的机构全部关闭,还将香港的美银亚洲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建行,对建行香港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对于外资按照商业合约减持自己手中的资产,没有必要将其影响过度放大以致超出其商业上的意义。

  当然,也要看到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国有商业银行当时上市选择战略投资者时,过于偏重外资而忽视中资,造成改革成果部分外流。对于此次外资“救急式”减持,在市场原则下,相关政策应该鼓励甚至支持国内各种所有制机构、企业乃至普通投资者,充分利用这次价格相对折扣较大的转让,通过商业谈判和沟通,进一步扩大对资产优质的中资银行的回购和增持,活跃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仍要大量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经计算,中行、建行和工行分别还有至少299亿股、135亿股和241亿股外资持有的H股可流通股(不含已减持股份)。而拨备充足、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业,依然是目前上市公司中业绩最好的板块。因此,如何利用好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这次机会,而不是继续纠缠于“贱卖”的争辩,是评判中国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危机下是否学会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块“试金石”。

与“瞭望时评:冷观外资“减持风””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