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3期半月评论: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

半月评论  2020-04-18 11:26:58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40年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让中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挺进国际市场、参与全球治理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中国的改革成果和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硕果也印证了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开放,即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不仅意味着对外管理方式的改进,更意味着对内管理体制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之初,敢为人先的改革者打破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的旧框框,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机制。从兴办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14个城市,再到开辟2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促成开放新体制。从2001年入世到“一带一路”建设,从海南自贸区设立到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一个个历史瞬间、重大事件,昭示了中国拥抱世界的脉动从未停息。

  开放,也是倒逼改革深化的强大动力。开放有广度,改革才会有深度。引进境外资金、产品和技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和经验,中国开放步伐越来越快的同时,改革也不断向更深处掘进:从新一轮的降低关税,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转变政府职能,到放宽市场准入;从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到优化政企和政商关系;从改革外资和外汇管理体制,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总结过去40年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基于未来改革目标和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广度和改革深度进一步扩展:从2013年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挂牌,到12个自贸试验区组成中国开放新的“雁阵”,再到众多自贸区制度创新和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从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大幅减少外商准入限制,到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范围,再到逐步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坚实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环境急剧变化,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实践也面临一系列重大转变:从扩大出口为主,转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严峻挑战,越要有保持主动扩大开放的勇气和定力。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才能拓展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必须将开放理念与改革思维融会贯通,继续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必须融入世界潮流,在国际视野下建立改革新坐标,培育创新新动能。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还必须将中国改革与全球经济治理紧密联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密切关注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副产品”,促进世贸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等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将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转载自 半月谈,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
高水平开放,改革全面深化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