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7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解决住房,两手都要硬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2:21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解决住房,两手都要硬

  1月27日,北京市建委表示,此前一直只对拆迁户等固定群体销售的经济适用房,今后也将拿出部分对取得资格的普通市民销售。而几天前,上海浦东新区住房公积金运用中心廉租办称,以往只有低保家庭可申请的廉租房,范围将扩大到低收入家庭。

  这些虽然只是地方性政策,却传递出一个可喜的讯号:各地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由政府出面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京城居,大不易。”白居易1000多年前的感叹,让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仍深有同感。住,恐怕是“大不易”之最。连续几年,各大城市房价以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快速攀升,望房兴叹者越来越多。

  政府并未等闲视之,这几年出台的各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远远超过其它行业。房价这匹野马,虽然套上了调控的缰绳,但其上升速度,仍使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望尘莫及。

  其实,解决住房问题,同样需要两手都要硬,用政策规范、控制房价,只是其中“一手”。另一手,是建立惠及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如果没有后者,就算房价稳定了,单靠市场,中低收入阶层可能还是望房兴叹。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政策:1998年国务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23号文件就很有现实针对性。可惜的是,在操作层面上缺少一个严密的制度,以至于进度迟缓。

  回顾23号文件,它明确规定我国推行住房分类供应制度:对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中低收入者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对最低收入者供应廉租屋。

  然而,商品房发展轰轰烈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却一波三折。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中,推行廉租房政策的只有148个。不少大城市先后建过经济适用房,但因为缺乏制度保证,很多经济适用房成了困难人群的“画饼”,非但吃不到口中,还得眼睁睁看着一些人从中渔利。

  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如何保证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能为中低收入家庭避风遮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政策,还得通过可靠的保障制度,才能落到实处。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叫“政府组屋”,超过84%的新加坡人都居住在组屋里,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0平方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加坡供给制度体系很严格,政府会经常派人上门检查,如果住户经常不住,或给别人居住,政府就会收回“组屋”。

  多盖些楼,或许还比较容易。但在忙着盖经济适用房的同时,应该花更大的力气去制定相应的供给制度与监督保障制度,制度是落实政策的保证。制度当然还要有人执行,我们有一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但往往在依法行政时,却显得捉襟见肘。其实,类似新加坡这样对经济适用房的事后监控,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以人为本,急百姓所急,谋百姓之利。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这两手都硬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才能更健康更成熟。

与“人民时评:解决住房,两手都要硬”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