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7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有形无形的“遮羞墙”折射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2:35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有形无形的“遮羞墙”折射了什么

  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甘肃省永靖县境内,到处是荒山瘠坡,土黄沙厚。但在这个县的部分公路两边,却有一道亮丽的人造景观――总长度两公里多的“文化墙”。这9处崭新的砖墙沿路壁立,墙面被统一涂成蓝色,并画上了图案,一些墙上还铺上琉璃瓦,煞是好看。当地政府称,这是美化农村环境的举措,是“建设新农村的一种探索”。而当地农民却不买账,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永靖县全县贫困面为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达到70%以上。这个县的三条岘村就位于兰刘公路边,是通往刘家峡旅游区的必经之地,村民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已建成十多年的破旧土坯房。“建了墙,从马路上经过的人就看不到我们的破房子了!”农民说出了建墙的真实用意。令人震惊的是,有些被高墙遮掩的村庄,农民吃水都成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建造引水渠的砖石,远处的水无法入村。而据报道,每建一米“遮羞墙”,仅材料造价就在100元左右。

  也许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眼里,农村的表面景观看起来是否很美,比村民们的实际生活更重要。他们不是通过发展生产“为民造福”改善民生,而是“造墙遮羞”掩盖贫困落后的现状;不是从产业支撑、农民培训、社会帮扶等基础做起,而是热衷于制造村容整洁的假象。这种漠视农民疾苦的做法,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遮羞墙”折射出的心态发人深思!部分干部急功近利,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是穷则思变带领群众去克服,去打拼,去奋斗,而是想走近路、抄捷径;一些干部善于揣摩上级某些领导的意图,摸准了少数领导干部爱看好景、爱听好话、走马观花的习惯,投其所好,扎台造景,以悦其耳目,怡其心情。还有一些干部,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总想标新立异,拍拍脑袋的工夫就有了锦囊妙计,许多面子工程、样板工程就是这样出来的。

  这种劳民伤财的有形的“遮羞墙”好拆,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形的“遮羞墙”,拆起来就要下一番功夫了。比如领导来了,汇报专拣好话说,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总结工作,成绩说起来滔滔不绝,尽数罗列,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一笔带过;干工作、办事情,方法简单,总想举全力抓几个典型,造几个样板,喜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这些有形无形的“遮羞墙”,遮住的是问题和困难,盖住的是真情和实况,折射出的是干部作风的浮躁和浮夸。如果任由这种形式主义的歪风蔓延,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积以时日,不但遮不住羞,小羞可能积成大羞,造成大丑,酿出大祸。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抓起。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才是抓工作、干事情的正道。

与“人民时评:有形无形的“遮羞墙”折射了什么”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