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7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进口药为何这么“牛”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2:40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进口药为何这么“牛”

  备受关注的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竞价限价阳光采购近日尘埃落定。4月1日起,广东省的各大医院开始在网上采购入围药品。据专家估测,广东全省医院3万多种药品总体价格将被砍掉20%。

  在药价高渐为百姓看病最大难题之时,广东的改革确实给“虚高”的药价一记重拳。但药品招标中也有些细节值得关注,这些细节,也许比“药价”本身更值得深思。比如,一种2.2万元的抗乳腺癌进口药物只降了0.21元,而如此降幅还是被纳入了医院采购目录。

  公开招标采购,药品大幅降价,似乎已是惯例,而降幅总在10%—30%之间,甚至更高。去年北京的一次药品集中招标中,一家药厂生产的藻酸双酯钠,招标价格比原来降低了79.5%,再加上取消的15%加成,药价总计降了约95%。而为什么进口药这么牛,降价幅度仅有十万分之一?

  进口药之所以如此“牛”,在于它是独家生产,国内缺乏替代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此在价格谈判中进口商毫不退让。即使是进入不了医院,患者也会通过零售渠道去找医药公司买药。对于这些疗效好,又必不可少的药品,当然不能“一废了之”,因此“理直气壮”地进入监控用药目录。

  反观国内的药企缺乏的正是这种实力和底气,没有几家敢说自己有产品是不可替代的。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在仿制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或即将过保护期的老药,自主创新药品很少,同种药物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低水平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6年里,作为医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渐演变成了“走过场”,药厂、经销商、招标中介机构及医院形成了“合谋”,在有限的品种中大玩“药名游戏”,导致药价依然虚高。这才有了今天广东绕过流通环节、直接与药厂谈价的网上招标改革。这样做虽然挤掉了以前流通环节的大量水分,但缺乏真正“新药”、“好药”的总体形势依然没变。

  我国在新药研发领域创新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在创新能力缺失的背后,缺少的是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一些报批新药只是换名称、改剂型,“一药多名”不仅成了药企规避药品招标采购的“窍门”,也成了逃避国家降价政策的“法宝”,最终危害的是患者用药安全,损害的是百姓利益。

  药品降价只是治标之策,抓住药品审批这个“源头”才是根本。从2006年6月起,国家不再为仿制药批准商品名,今后每年新增药品商品名将不超过100种。这意味着“一药多名”时代将成为过去,药企必须依靠真正的“差异化竞争”才能夺得市场。

  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希望药品招标中,国产药品能够因自主创新而“牛”起来,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不降价,到那时药价不会再有虚高的水分,百姓为药埋单也才能“物有所值”。

与“人民时评:进口药为何这么“牛””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