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为何只有一首“吉祥三宝”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00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为何只有一首“吉祥三宝”

  孟海鹰

  2008年11月04日00:00

  这些日子,流行歌曲创作界颇有些“忧思”沉沉。

  事情的起因是:近日,“30年30首流行金曲”在深圳评出,入选“流行金曲”和“特别贡献勋章”两个榜单的36首歌曲,只有一首《吉祥三宝》是在2000年后唱响的。

  事实上,新千年的流行歌坛怎么看都是热闹红火的,歌坛新人辈出,选秀如火如荼,新歌层出不穷——正如作曲家徐沛东所说,现在国内每年创作歌曲10多万首。“舞台上好似星星满天,而创作上却颗粒无收”(作曲家谷建芬),这确实是一个令陶醉在火热创作氛围中的作家们汗颜的比例,令有责任感的音乐人忧心不已。

  其实,近来关于艺术创作的反思之声,听得实在是不少了。儿童文学创作,农村题材创作,长篇小说创作……各种反思的声音剑指浮躁心态,飘浮作风。的确,艺术是高雅的创作活动,流行歌曲中虽有更多的时尚元素与大众参与,但也绝不意味着萝卜快了可以不洗泥,无病呻吟几句就可算做是创作。它理应有其规律与标准,而作曲家李海鹰却认为,流行音乐创作的入门门槛较低,一些没有扎实音乐功底的人都想尝试一把,难免鱼龙混杂。

  不可否认,音乐的多样性、庞大的创作群体及参与热情都是好事。可是这种热情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的时髦与浅层次上的标新立异。正如网友所说,“趋同的曲风、空洞的内容”,使得产生“金曲”的可能性日渐降低,单纯的感官刺激,起初新鲜,终究乏味。

  没错,漂亮的脸蛋不出大米,炒作、包装、劲舞……外表华丽无法掩饰内在空洞。在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盛行的氛围里,大众文化并不代表没品位,不代表无原则地媚俗。那些无病呻吟在思想上、艺术性上都不高的作品,理应摒弃。正如谷建芬所表示:“流行音乐是艺术,不是一夜成名的发财商机,一切违背艺术规律的做法终究不能长久。”

  而反观入选的36首歌曲或是那些没有入选也被人们念念不忘的歌曲,都是历经岁月打磨越发出色的。出色的原因是它们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人性光辉,契合了时代的呼唤和需求,反映生活,记录历史。所以虽然岁月更迭,歌声已旧,但其艺术魅力不老。当它们穿越岁月的烟云,直击心弦,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心动、对之认同?

  《艺术人生》中采访许多老艺术家,很多人都强调“采风”的重要。也忽然想起柳永,这个仕途屡遭磨难的宋代词人,由于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较深地了解市民的社会生活,故其词能突破士大夫小庭深院的范畴,雅俗共赏,广为传唱——“凡有井水之处即能歌柳词”。

  面对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纷繁芜杂的众生百态,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一个真正想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之精品的音乐人,要做的仍然是承继“采风”精神,俯下身,走入生活,深入群众,走进时代的内心与深处。

  当流行歌坛花园中蜂飞蝶舞,春光无限之时,我们千万不要为乱花迷了眼,而是应该精心培育根植于现实沃土的花朵。如此,收获的才会是一个丰硕的秋天。

与“人民时评:为何只有一首“吉祥三宝””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