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让“残奥效应”升华社会文明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06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让“残奥效应”升华社会文明

  何 勇

  2008年09月18日00:00

  残奥火炬依依不舍,渐渐熄灭——精彩绝伦的北京残奥会落下帷幕,而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则刚刚开始。

  这届“里程碑”式的残奥会留下了怎样的宝贵财富?我们感受到了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看到了理想之光照耀下的一次次跳跃、投掷、奔跑,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与高度……

  12天来,在残奥会搭建的舞台上,残疾人运动员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用精神和毅力,表达自己的人格尊严,以及突破身体局限的志气和勇气,正如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所言:“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向世人证明了:我和你是一样的人。”

  感谢北京残奥会,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入社会,使人们更加深切关注在同一片蓝天下,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奥会期间,北京畅通无阻的无障碍公共设施,在让人欣慰的同时,也在催人深思:能否以残奥会为契机,在全国推进残疾人无障碍社会建设——无论是在设施上,还是在更重要的观念上。

  北京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7年来,“两个奥运”的筹办,推进了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其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

  但在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道路上,我们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美的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常常能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这样的感受,我们并不陌生。穿行在人流密集、拥挤的火车站,几乎全是阶梯式楼梯,缺乏残疾人便道;在不少为残疾人设立的盲道上,也常常停满小汽车、自行车……

  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他们的便利与否,幸福与否,关乎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文明指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各项事业。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6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而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印发,到《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再到《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签署,残疾人的权益正从新的高度上得到保障。

  “无障碍”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我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的盛会,展现了生命的平等、尊重与高贵;我们也应以北京残奥会为契机,着力建设“无障碍”社会——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有对残疾人各项权益的保障,有来自每个人平等、友善的眼神——惟其如此,残疾人兄弟姐妹,才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这一点,需要你我他,需要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希望“残奥效应”能升华我们的社会文明,唤起我们不断完善造福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让来自全社会的关爱,托起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的梦想。

与“人民时评:让“残奥效应”升华社会文明”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