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生命教育需要生动课堂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0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生命教育需要生动课堂

  李晓宏

  2008年09月11日00:00

  9月10日这一天有两个纪念日,一是教师节,一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两者相遇,似属巧合,却发人深思。

  对于前者,不知者少;至于后者,或许知者不多,但情势的严峻亟待关注。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自杀者达28.7万人,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在15至34岁的青壮年中,自杀成为死亡首因。

  花季少年的轻生令人扼腕,而悲剧的冲动更让人揪心。一项对自杀未遂者的调查显示,37%轻生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的人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这种现状让我们反思,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是否缺位?我们是否很好地创造了让生命教育走进孩子内心的契机?

  毋庸讳言,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偏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容易忽视对孩子及时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三词虽早已进入课本,但因教学方式的单调,还多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学习”,“我们该怎样对待身边的人和环境”,“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些问题,还少有学生能给出自己的思考。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不仅早就纳入中小学课程,而且形式生动。比如,在瑞典,老师会一边让孩子们轻抚孕妇凸起的腹部,一边给他们介绍胎儿的孕育过程,讲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解释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发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一些国家的孩子,每学期要有一天戴毛玻璃眼镜在学校体验盲人看不见的感觉,一天戴耳塞体验聋人听不见的痛苦。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两个感官之于生命的重要,更让他们感同身受地理解残疾人的处境,成为残障人士权利的捍卫者,培育对生命的敬重和呵护。

  四川大地震的沉痛、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教育的可贵教材,而眼下正在进行的残奥会更是一个直观生动的课堂。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7岁时被唐山大地震夺去父亲和自己的一条右腿,19岁照顾她的母亲病故,后来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又因车祸身亡……命运的残酷,让亲人的生命一次次在她面前破碎,但她依然如此珍爱生的权利,苦难中执着于自己的梦想:“重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绝对能!”这是怎样顽强的生命宣言,又是多么生动的生命教育!

  如果我们能把带学生观赛当作一次学习,让孩子选择一位印象深刻的运动员,了解其身残情况和奋斗经过,然后在课上交流心得,那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故事背后命运的无常、生命的不屈、人生的价值、精神的力量,将深切地打动孩子,让他们懂得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亲朋和老师;懂得生命只有一次,应体恤他人,珍惜自己;懂得关爱生命,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只有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身边的故事里,才会内化为信念和力量。

  孩子心事无小事。但愿在今后的9月10日,我们能欣闻“我们珍爱生命”的童音。

与“人民时评:生命教育需要生动课堂”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