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让世界看到更美丽的中国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08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让世界看到更美丽的中国

  谢卫群

  2008年09月05日00:00

  9月4日,人民网发了这样一条新闻: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请访问广东之后,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开专栏“来自华南的明信片”,受到华人的广泛关注。

  近两天,另一篇文章也耐人寻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于《华盛顿邮报》的《协助中国拥抱未来》。文章传递的理念与见解,让人看到西方世界对中国视角的某种转变。布莱尔在文章中说:“中国在此次体育盛会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将奠定中国的未来。” 而弗里德曼说:“这个地方(华南)比我们从外面看到的有趣得多。这里的经济必须变得更加绿色,更加高档。共产党对这一切的思考令我吃惊。”

  恰如布莱尔所言:北京奥运会以其他任何政治演讲都无法达到的方式,让人们瞥见了现代的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作者的评价,不只是因为令人惊叹的、众所周知的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因为一些普通的中国人。布莱尔于奥运会前参观了一家新兴的中国网络公司,在和一些年轻的中国企业家们交谈后得出印象:他们都有信心,很乐观,少有愤世嫉俗,并表现出了崛起前进的精神,这让我想到了处在最强盛时期的美国以及其他任何正在向前发展的国家。而弗里德曼的感叹则缘于珠海一家普通的风能公司,这让他感觉:“中国真的开始搞环保了。”

  布莱尔、弗里德曼这样的评价,可能让一些国人笑而不语:因为这样的公司到处都是,类似的谈吐与精神面貌,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了。有意思的是,为什么许多老外是最近才注意到这些细节呢?一个真实的中国,怎样才能在世界面前被完整地还原呢?

  半个月的奥运会,只是全人类的优秀青年四年一度短暂的相聚。而中国借此留给世界的,不仅有宏大的开闭幕仪式,还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城市和他们呈现的乐观向上。这些印象,对世界而言是新鲜的,也将在更长久的未来,向世界呈现中国的本来面貌。

  奥运会之前,西方有些荒诞报道让人哭笑不得,以至于个别西方运动员居然戴着口罩来北京。这自然显露出西方一些人士对于中国的太不了解,甚至是偏见。但反思类似的“笑话”,我们应该思考:与我们把物质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力度相比,怎样把自身的文化、环境、理念,甚至国家形像营销出去,还需要做大量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工作。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而世界对于中国的好奇心才刚刚开始。

  在世界的关注下如何进一步展现中国?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接触才能触及真实,了解才能获得理解。而接触、了解的主体都是人,包括领导人、也包括普通人。其实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中国的营销者,每一个人也都有可能、有责任成为中国的营销者。

  保持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精气神儿吧,让世界看到更美丽、更鲜活的中国!

与“人民时评:让世界看到更美丽的中国”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