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言塞湖”靠什么排险?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13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言塞湖”靠什么排险?

  吴焰

  2008年07月23日07:54

  四川大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的惊心动魄,让人至今“谈湖色变”。所以,当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巧借“堰塞湖”而把民意堵塞喻为“言塞湖”,要求领导干部要充分尊重并畅通民意,这个词旋即风行开——不仅在于它形意的巧妙,更在于,人们感受到了权力部门对民意的敬畏。

  这种敬畏,其实在近期政府的不少举动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阜阳仿“白宫”的那座区政府大楼,有了“区委书记被终止市人大代表资格”的下文;又如日前曝出“最牛别墅群”的河南某地干部集资自建住宅,一周内也传来了当地政府的处理反馈;而成都拍卖刚刚落成的新行政中心,将所得用于灾后重建,被舆论称为“顺应民意的积极之举”……这桩桩件件,虽然有回应水平的差别,有公众满意度的高低,但相较于过去一些政府官员对待舆论质疑时的“充耳不闻”、“久拖不决”,如此主动回应民意,确是可喜的进步。

  及时回应,诚心解决,这确是排险“言塞湖”的实招,但是否还有更加主动的良策?

  “言塞湖”与堰塞湖毕竟有本质区别——后者因天灾所致,事先不可控,爆破拆除、抢修泄流槽,几乎成为唯一手段。而“言塞湖”则带有明显的人为烙印,倘落到了靠非常手段来化解舆情危机,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亡羊补牢”、“危机公关”,前期工作中的某些“失职”、“失误”、“失范”,不能掩盖。

  试看:阜阳“白宫”早在立项与建设阶段,就有举报信出现,但直到建成多年,举报人蹊跷死亡,才由中央媒体掀开盖子;“最牛别墅群”也是网友把别墅照片在全国范围内大“晒”,舆论重压让当地政府难以负荷才有所为;成都新行政中心的处境不太一样,但若非大地震,投资12亿元打造的这个形似芙蓉花开的行政中心,是否仍会在成都人的争议声中“美丽绽放”?

  民意之水在前期不是没有表达、没有渗透,又何以直到发生“意外”、“漫”至全国,才乍现转机?

  事实上,“言塞湖”的“诞生”,往往是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一项事涉群众利益的项目立项,或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若决策者缺乏站在群众利益角度考虑的视角;方案论证中,不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预见负面风险;面对百姓的质疑与反对,又往往敷衍塞责……民意在每一道环节上的被冷落与搁置,就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

  对“言塞湖”的防范,我们本有多项制度。无论是传统的“群众路线”、信访民调、舆论监督,还是近年来的听证制度、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无论是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还是胡锦涛总书记身体力行倡导各级领导“上网听民意、集民智”……都足可令“言塞湖”丧失形成基因。重要的是,这些确保民意通达的渠道,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被淤塞失修,或沦为摆设。

  第一时间,民情能不能获得足够的体察,民意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民权可不可以有充分的保护,这需要执政能力,更需要执政理念。

  彻底阻截“言塞湖”,当从“清淤”始。

与“人民时评:“言塞湖”靠什么排险?”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