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灾区安置,需要更大的视野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22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灾区安置,需要更大的视野

  2008年05月23日07:52

  在绵阳的几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欣慰地看到,尽管有数千受灾群众聚居,但吃喝基本不用担心,防疫和如厕卫生等,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也不乏令人犯愁的情景。比如,一些青壮年淹没在受灾群众群体中,虽不愁吃喝,却无所事事,只好呆望着天空想心思。

  对政府而言,受灾群众安置将是一场持久战。很多受灾群众的故乡远在深山,由于山体滑坡甚至严重位移,被毁于一旦,原来美丽安详的家园不复存在,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恢复。当被问及“今后怎么办?”受灾群众往往一脸茫然地说:靠政府啦!

  是的,在这场浩劫中,几乎所有受灾群众都亲身经历了被子弟兵解救、被政府救援、被全社会的温暖包围,他们不觉得孤单。大灾大难靠政府,是最淳朴、最自然也最理所应当的选择。

  现在,他们的基本生存尚有保障,情绪尚能稳定。但是,再过几个月,他们还会满足于受灾群众聚居点的温饱吗?生存无忧之后,人必定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到了那时,他们会不会还对前程觉得茫然?

  有位基层官员忧心忡忡:得想个法子,叫有劳动能力的受灾群众有事可干。

  是的,这可能是安抚受灾群众受伤心灵的一剂良药,也是对他们更深切的关爱。

  一些受灾群众安置点对此已经想了一些办法:组织受灾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在驻地清理垃圾、搬运救援物资、做饭、参与修建化粪池等工程。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安县的桑枣受灾群众安置点,当地政府在有序组织青壮年受灾群众外出打工。由政府帮助联系就业单位、开具相关证明,已经在广东落实了一些就业岗位。尽管数额不多,但令人鼓舞。

  现在,全国人民包括众多企业争相向地震灾区送温暖、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让灾区人民十分动容。那么,从受灾群众和灾区的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考虑,一些长三角、珠三角和更多地方的企业,能否也和灾区政府协作,来一场有组织的向受灾群众“捐义务培训”、“捐就业岗位”的热潮呢?

  很多地区已经热情接收了不少伤员就医、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学,如果能更进一步,将地震灾区的青壮年有序引导到相对发达地区,引导到一些有劳动力需求的企业,并且义务加以适度的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上岗。那么,他们有了新的劳动技能、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将带动灾区一大批妻儿老小的安居乐业。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之后,他们更将是灾后重建的生力军。毕竟,这次地震波及面广,受灾人群多达1000万,且相当多的受灾群众失去了昔日赖以生存的家园。尽管将来的灾区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但一来未必能消化所有青壮劳力,二来远水难解近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灾区的紧急救援还在进行中,但如何寻求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特别是青壮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人民时评:灾区安置,需要更大的视野”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