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8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跨海大桥这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4:26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跨海大桥这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2008年05月06日10:02

  实行了9年的“五一”黄金周,今年缩水成“小长假”。许多著名景点的人流和商业收入,似乎都少了点“井喷”的兴奋。然而,刚刚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个例外。

  “五一”期间,杭州湾大桥因车辆拥挤、险情频出而引人关注。拥挤,不光是因为开通第一天车流量就接近设计饱和量,更因为开车人不顾“桥上严禁停车观光”的规定,纷纷放慢通行速度,不时变道,以便领略跨海大桥风光。紧急停车带成了观光、拍照临时停车场,有人抱着孩子爬护栏,有人对着大海“方便”,有人乱扔垃圾……

  跨海大桥这面镜子,照出了一些游客的文明素质差、缺少公德心。凡此种种陋习,这些年来一直饱受诟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因势利导,尽可能地减少不文明现象呢?有没有比指责更见效的办法,比如,能不能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计上减少“不文明”、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

  杭州湾跨海大桥这面镜子,是否还照出别的一些什么?此桥的设计建造,在长三角地区一直是牵动人心的大事。对于沪浙两地政府和企业,它或有诸多经济上的重大意义,但对普通百姓,更多记住的是报道中那36公里的海中壮景。大桥选在“五一”开通,自然被视为新的旅游观光去处。如此背景,一纸“规定”和“严禁”,恐怕很难奏效。看看那些宁可被扣分、罚款,也要留下纪念性一刻的游人,只能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一座从设计到建造克服了众多技术性难题、创下许多“世界第一”的宏伟工程,能不能在开通之际想得更周到、更具有人文情怀呢?

  比如,让海中观景平台与大桥通车同步使用;在开通时充分考虑到人们对大桥的情感需求,临时规划“停车场”和“观光台”……

  只有“禁止”似乎是不够的。不久前,上海刚刚拆除了位于延安东路外滩的一处高架上行匝道。这一原本为疏导车流而建的匝道,因能一眼尽收黄浦江两岸美景,而被人称为“亚洲第一弯”,尽管有诸多交警严管、提醒,人们仍将这里当成“观光胜地”,不惜放慢车速,结果导致整条道路的拥堵。最终,有关部门只能痛下决心,拆了匝道,还景于更多的观光步行者。如果在设计之初,更多考虑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原本可以避免这样的折腾。

  如今,中国大地上有众多宏伟壮观的重大工程,不断刷新着各种纪录。然而,有些标志性工程亮相后,我们总是惋惜地发现,它们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有的开阔无荫蔽的广场,找不到垃圾箱,尚未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们难以做到为扔废弃物多费腿脚;新建成的现代化航站楼,没有考虑到候客的出租车司机也需要吃饭和方便;城市道路指示牌,为了与国际接轨只用编号,没想过“不太国际”的老百姓看不懂……

  在粗制滥造工程比比皆是的年代里,“以人为本”只是一句口号。然而今天,在每一件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才是一座建筑、一个工程能够获得成功、臻于完美的关键。尽管这些细节不像宏伟的工程外形那样壮观,却更温暖人心,也更能悄悄塑造人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与“人民时评:跨海大桥这面镜子,照出了什么”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