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9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期待更多“三江奇迹”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6:1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期待更多“三江奇迹”

  斯 壮

  在八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是一项极其艰难繁巨的任务。“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被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赈灾试验。然而,如何才能将这一制度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构筑灾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9月12日,广东惠州对口援建汶川县三江乡的46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三江成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第一个恢复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的乡镇。这里的实践,给出了以上问题的部分答案。

  短短13个月时间里,曾经满目疮痍,“没有一间完好无损的房子,没有一条完好无损的道路,没有一个完好无损的景区”的三江乡焕然一新,变身为功能齐全、风景优美的藏家旅游集镇。外界目光大都集中在援建工作的“惠州速度”,集中在3.6亿元重建巨额投资,集中在“安全零事故、质量零问题、成本零超概(算)”的出色管理上。

  援建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工程管理之高效,固然可圈可点;而在更深的层面,三江援建还有更多经验值得总结,还有更多探索值得关注。

  对口援建启动之初,即有人担心重建后的汶川震区会成为新版“锦绣中华”公园——苏浙亭台、徽闽楼阁带着浓重的地域文化印迹,杂陈于巴蜀大地,冲击当地原有的景观格局,解构和谐的文化生态。

  三江的重建,严格统筹于“恢复提升‘水乡藏寨’特色”、“发展旅游为主,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为辅”的规划之下,在倾力打造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悉心保护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质,为未来持续发展存续了最宝贵的资源。

  走出哀伤阴影,生活重新开启,“那些心手相连的情谊和震撼心灵的感动”,会不会“让位于世俗的计较,回归于日常的淡漠”?这也是不少人对家园重建曾经有过的疑虑。

  三江重建中,建设者将“和谐重建”的理念置于首位,尽力把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精神与群众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帮百姓开挖宅基地用于工程取土回填,动员施工人员住到群众家里以增加群众收入,部分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缓解就业压力……一系列创造性的措施,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增强了“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凝聚力。

  更可贵的是,在公共项目建设、救灾物资分发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援建者将在惠州市推广较好的“四民工作法”(即民主提事、集智于民,民主决事、行权于民,民主管事、自治于民,民主监事、取信于民)引入三江,做到“问题不过夜,矛盾不上交”,推进了当地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从更大的视野看,汶川震区的重建,刚刚起步。从第一个恢复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的乡镇,到整个震区生活家园、心灵家园的重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将“输血”与“造血”、物质援助与精神慰藉、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工程建设与制度建设和谐地统一起来,我们期待更多的“三江奇迹”在震区大地蓬勃生长。

与“人民时评:期待更多“三江奇迹””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