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9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掂掂人才金港的含“金”量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6:42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掂掂人才金港的含“金”量

  吴 焰

  旨在“打造金融人才引进培养新高地”的陆家嘴人才金港,26日盛大开港。

  对关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人们来说,金港是个重要信号。两个月前,国务院作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各方寻找上海与“中心”的距离时,人才被看成是最大差距之一。如今,战略甫定,人才先行,显示了上海实施国家战略的快速反应,也折射出人才集聚之于“两个中心”的举足轻重作用。

  对海内外金融人才来说,金港可能是冬日的一缕阳光。金融危机之下,海外人才,特别是金融人才事业发展纷遭“玻璃天花板”;而在中国、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全力推进,人才金港的破冰开港,却于危机中凸显出可贵的机遇。

  那么,“人才金港”能否打破过去那些人才吸引的“瞬间效应”,集聚起支撑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人才方阵?人才金港的“金”,到底有几分成色?

  人才立市,人才强省,一直是各级政府念兹在兹的口号。从筑巢引凤式到户口留人式,从高薪、住房到项目支持,从甲地推出“人才特区”战略到乙地迅速抛出“亿元引才”计划,人才争夺战此起彼伏。

  但不容讳言,许多人才政策只有“瞬间效应”。新政出台,刺激了几只“雁飞来”;一段时间后,或是人往高处走,或是人才闲置,在企业与人才之间,在洋和尚与土和尚之间,矛盾丛生;于是再出新政提高吸引力度……引进成本日益增高,风险如何规避,人才效益如何确保,则难有下文。

  近几年来,上海一直力推各种人才引进新政,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内高端人才的集聚地。然而,就连上海也免不了两个“公开尴尬”:一是低得可怜的“1%”金融人才比例——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的人口往往达10%以上,而上海只有1%;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有35万,而上海不足20万;另一个,是连市委书记俞正声都忍不住发问的:“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

  尴尬的背后,点中的也是各地在打造人才高地时都面临的要穴:吸引人才,我们究竟差什么?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过,陆家嘴人才金港的设想,倒是开启了一个解题新思路。

  其新,在于它引进与培养齐步走,把企业需求与高校资源、人力资源无缝对接,并通过政府搭台、NGO组织运作、社会资源集聚的模式,服务人才。不再以一味的政策优惠作诱饵,力求通过新的运作方式,将教育资源、培训资源、实践资源与人才诉求,形成一个既互相依托、又互相推动的共生机制。这样的尝试,值得期待。

  21世纪最重要的财富是人才。但人才的引与用,人才的留与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金融危机之下,当各地纷纷在用“优惠得不能再优惠”的政策打造人才高地时,不妨认真想一想:人才高地的活力究竟在哪里?

与“人民时评:掂掂人才金港的含“金”量”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