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9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惠农”不能打折扣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6:43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惠农”不能打折扣

  郝 洪

  审计署日前发布10省市区财政支农资金审计公告,公告显示的数字有喜有忧。

  喜的是,2005年至2007年,10省市区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增长84%,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起了积极作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效应明显。

  忧的是,10省市区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一项造福于民的政策,由于“跑冒滴漏”,未能实现其目标效益的最大化。

  26.93亿元!除了已经被曝光的、用于建房买车的5837.4万元外,剩下的26亿多元支农资金被挪用到哪里去了?审计署的报告没有公开。不过,从去年7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16省份2006年中央转移支付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调查公告来看,这些专项资金被用于平衡地方预算,弥补地方行政经费不足,有的甚至用来发放部门补贴。

  是这些地方不需要发展农业了吗?当然不是。有的地方就是农业大省,对农业依赖程度很大。有些地方,虽然农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但农业人口占比仍然很大,农村问题仍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据审计报告数据,与2005年相比,2007年审计所涉的省份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了23%,粮食总产量增长了7%,农民纯收入增长了17%,为地方GDP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倘若支农资金不被挪用,资金管理科学规范,配套资金能及时到位,这些地方的农业增产增收可能远不止上述数字,也将能帮助更多的农村家庭摆脱贫困,避免更多的孩子因贫失学。

  说到底,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认识不足,而是监督缺失,致使一些中央“惠天下”政策,变成了地方的“惠己”政策。所谓因平衡地方预算、弥补地方行政经费不足,而对支农资金的挤占挪用,皆因为此。

  政策缩水甚至走样,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并不只在财政支农上,它也时常发生在社会经济的其它领域。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除了加强审计监督外,还需要弄清原委,这不仅是对所有纳税人负责,也有利于行政体系的有效运行。因为,政令不畅,政令不行,再好的政策也难免打水漂。

与“人民时评:“惠农”不能打折扣”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