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第一题的 设计原理与应答技巧
作者:郭五林教授
1 申论第一题的设计原理
一、从时间上看,申论第一题是模拟事情发生之后公务员调查情况后。
二、从地点上讲,申论第一题是模拟机关工作场景。
三、从人物关系分析,申论第一题是模拟上下级关系。
四、从事件上看,申论第一题是模拟汇报工作。
1-1 原理解析一
一、时间上看,单一事件汇报不超过1分钟,复杂事件不超过2分钟,会汇精神传达不超过5分钟,宏观介绍不超过10分钟。
试题表现:字数分别为150、200、350、500、1000字以内。
1-2 原理解析二
二、从地点上看,申论模拟的是在机关里说话,因此要模拟机关行文的风格,机关行文的风格有四个特点:客观、真实、简洁、明确。
1-3 原理解析三
三、从申论的人物关系上看,申论第一题模拟的主要是上下级关系,因此,行文要有礼节。要有原由,有事项。
1-4 原理解析四
四、从事件上看,申论第一题主要是汇报工作。汇报工作主要有几种情况:
常式:
(一)汇报事件——概括内容
(二)汇报问题——概括问题
变式:
(一)整理材料——向上级汇报
(二)通报情况——汇报会议内容
2000年申论第一题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001年申论第一题
1、有条理地概述这此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20分)
2002年申论第一题
1、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满分20分)
2004年申论第一题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做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做答在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3)字数不多于1000字。(满分50分)
2005年申论第一题
1、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那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20分)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几年,乡镇撤并,农村稞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2005年申论第一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拟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必须要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006年申论第一题
(一)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满分30分)
2007年申论第一题
一、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2008年申论第一题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申论第一题的共性
一、都是模拟下级调查了解情况之后,领导发问。
二、申论的规定性越来越强,申论要求有越来越严格之势。
三、申论第一题主要是按照汇报报告的规范来写。
申论第一题的共性之启示
申论越严格,文章就越无法变化,其客观性就越强,得分点就越来越固定。
以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考生分数越考越低。
申论第一题之变化
一、虚拟时间、虚拟地点、虚拟上下级关系越来越明确,要求考生要准确定位。
二、需要汇报的事实越来越繁杂。
2 申论第一题的应答技巧
十全模式 概括材料的“二四四”结构
二=总括句(四要素)+分述句(四要素)
四=(总括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分述句)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四=(总括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近年来、近段时间;目前、当前;今后,今后五年内
地点:我省一些地方;我国一些行业;湖南等地
人物: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天气;沙漠;植被;工资;出租房
事件:出现问题;延长工时;人才流动加快;拖欠工资;变化异常;面积扩大;遭到破坏
四=(分述句)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发生:政府原因;企业原因;百姓原因
发展:形式;内容;数量;质量
高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
结局:中央出台文件;地方健全制度;某地创新手段;专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