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 片段阅读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细节判断题常设的陷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3-11-12 08:44:32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细节判断题常设的陷阱有哪些?

  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段隐含细节或推断信息的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

  其中有些题目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题目是对这一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题目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基于细节判断题的以上特点,首先应该明确在出题时哪些陷阱容易设置。通常选项设置的陷阱有如下几类:

  一、时态上的偷换

  如“大多数”、“很多”、“许多”、“广大”、“广泛”、“一片”、“大量”、“大部分”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多的数量概念;“数”“少部分”、“少量”、“一小部分”、“某个”、“某种”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少的数量概念;而“某些”、“一部分”、“一些”这样的引导词则比较特殊,处于游离状态有时趋于较多,有时趋于较少,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考生作答时务必注意数量上的表述与原文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真假。

  二、数量上的偷换

  “大多数、少部分”等数量词要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判断。

  三、话题上的偷换(主体)

  事实上话题上的偷换这个问题已经在前文提及多次了,无论考生作答何类题目’话题上的一致性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即确保选项与原文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那么在题目的设置上往往就会出现偷换话题、扩大话题和缩小话题三种情况对考生进行干扰,如原文中提到的是“北京近些年的绿化情况”,而选项中分别将其扩大为“北京近些年的情况”和缩小为“北京近些年的植树情况”这均属话题的扩大和缩小。

  四、概念上的偷换

  细节判断题之所以难度较高就在于需要考生仔细对比排查,确认是否存在与原文有出入的表述。而概念上的偷换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陷阱,通过将表述要件中的主客体或者动作、状态加以偷换,进而混淆视听,造成误选。那么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表述要件的主体(换言之即动作的发出者)与选项中的主体是否一致;表述要件的客体(即动作的接受者)与选项中的客体是否一致;表述要件的动作描述抑或状态又是否与选项相匹配。在设置干扰选项的时候,陷阱常常是这样的:在原文中摘出一个确实出现过,但事实上却与题目无关的概念进行偷换’考生看到这个概念确实在原文中出现了,并没有看到其内涵上面的偷换,从而选择了错误**。

  五、逻辑上的偷换

  众所周知,连续的句子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有可能是前因后果的因果关系,有可能是条件与结果的前提关系,有可能是二者并举的并列关系,也有可能是前肯后否的转折关系等等。总之在作答过程中注意比较选项与原文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否则极容易失分。

  例1、(2005年国考)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进入环保听证程序。事件到此并没有画上句号,它不仅考验着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得出的是( )。

  A.电塔工程至此还没有正式开工

  B.电塔工程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C.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

  D.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

  【答案】B

  【解析】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难度不高,但要求考生自己阅读进行辨别。从“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的“要建”二字可以判定电塔工程还没有开工。从“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可以判定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从“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可以判定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只有B项在原文中没有依据,无从得出。

  例2、(2006年江苏)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处在竞争环境中的青年,不得不经常考虑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婚姻、教育……他们逐渐疏离社会,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理——“社会焦虑”由此产生。比如有些青年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急剧变化

  B.个人的就业、住房等问题

  C.对未来风险的不可预知

  D.社会责任感突减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把握“社会焦虑”所产生的原因,事实上就是要求考生在文段中寻找原因表述的相关细节语句,是一道变换提问方式的考法。根据原文“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会焦虑,由此产生”可知A、B两项均是产生“社会焦虑”的原因。根据文章尾句“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可知C项也是“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因此A、B、C三项均是导致“社会焦虑”的原因,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点拨】事实上根据首句即可判断D项不是其原因,因为首句的表述非常明确“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意味着“社会焦虑突增”是因,而D项的“社会责任突减”是果,所以D项混淆了逻辑关系,属于典型的因果倒置。

  除了了解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题解题技巧外,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掌握做题技巧。推荐:片段阅读综合特训通关题库(必做6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