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 片段阅读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意图推断题精讲

发布时间:2013-11-12 14:19:3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行测片段阅读技巧:意图推断题精讲

  题型综述: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意图推断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初衷。这种题型曾经在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国9道,占言语部分总题量的30%,达到了考查的高峰。在2007年、2008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也以每年考查题量20%的比例成为考核重点。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ti的是”、“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等。

  意图推断题技法点晴

  对于意图推断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把握提问的要点,既然是“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意味着在原文的表述中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将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表明,而需要考生阅读时结合文段去把握作者说话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即通过文段字面语句的表达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然而对于这类题目很多考生并没有非常清楚地辨识,在看到问题中出现了“主要观点时”还以为是考查主旨概括题,却忽略了问题中还有“想要”、“意在”、“推出”等字样,在审题时就造成了理解的偏差,以致诜择了错误的答案。

  【点拨】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首要的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考查类型。当确定是考查意图推断题时,再结合文段的表达推断作者说语的目的、意图、初衷。

  在选择答案时注意两点:

  出题人在设置题目选项时通常会将文段的字面表达意思设为一个干扰选项,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排除。

  考生在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初衷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引申,不要过度猜测。

  真题点击

  例1、(2008年国考)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 9 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答案】C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的方式为“意在说明”,因此考生应该把握整个文段作者论述的目的和意图所在。文段首先点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接着进一步举例,以1998年长江大水的事例来证明湿地的重要作用。主题句通过转折性引导词“可是”提出,意在说明由于人类的破坏使湿地的作用无法发挥。因此作者论述的主要目的是呼吁人类应该反省自身对于环境破坏的过失,保护好湿地,使其重新发挥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纠错】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根据提问的方式可知D项并非“意在说明”,而是文段的表面含义,因此予以排除。

  例2、(2008年国考)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自己看成是万物之主。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经过长达30、亿年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

  A.大多数思想家并不理解进化论的思想

  B.真正的思想家应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

  C.所有物种事实上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黑猩猩与人类的进化史实际极为相似

  【答案】B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意在阐明”。文段首先提出了思想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将黑猩猩视为怪物。接着引出自己不同于上述的观点,也就是本文的主题句“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最后一句是用来解释说明主题句的原因何在,因为一切物种都是自然选择进化而来,言外之意就是说要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纠错】C项只提到了原因,并没有言及主题要点,属于文段的字面表述。D项并非阐述作者的意图所在,也属原文的字面表述。A项表述错误,在原文中无从得出。因此均予以排除。

  例3、(2008年国考)“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答案】B

  【解析】文段提问方式为“抒发怎样的感慨”,即“意在表明”之意,可以判断是一道意图推断题。通过阅读可知作者对于“缩略”这种生活方式是持否定态度的,文段开篇先阐明了“缩略”的含义,接下来讲述了“缩略”是物质的,类似压缩饼干,枯燥无味。文段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表明对于“‘缩略,这种一次性的.短暂人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言外之意即“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正确选项是B项。

  例4、(2007年国考)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买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

  A.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答案】D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想表达的是”。文段首句由转折词“但”引出话题,强调“发明家处境困难”。接下来的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补充。尾句用“然而”进行转折,强调“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藐水”。根据首尾句的强调重点可知文段作者都是在谈“发明家的处境非常艰难”,其言外之意即“应该给发明家提供一定的保障”,由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

  【纠错】A项表述并非作者说话的意图和目的,因此排除。B项、C项都是原文的字面表述,因此也予以排除。

  【点拨】以上四道题目都是典型的意图推断题,需要考生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和目的所在。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在设置选项时必然会出现原文中的字面表述,对于这类选项一定不要受其干扰,而要迅速排除。

  例5、(2007年国考)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从本质上讲,不仅仅取决于硬环境的好坏——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强弱、产业结构的优劣、自然环境是否友好等,还取决于软环境的优劣。这个软环境是由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精神文明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文元素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软环境

  B.软环境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的高低

  C.城市竞争力由硬环境和软环境共同决定

  D.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答案】D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有一定难度,属于双重分句关系。文中首先用“还”表示递进关系,意在强调与硬环境相比,软环境更具重要性,尾句用“而”引导出一层转折,强调软环境又主要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可以推知“市民整体素质提高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即作者间接表达的目的所在,所以D项正确。

  【纠错】A项属于文段的字面表述,作者并非只想说明软环境的组成因素。B项表述也不准确,首先,原文主要在讲城市竞争力的问题,而B项只是提到了软环境;其次,原文表述的是“主要取决于”,而B项直接扩大范围到“取决于”;第三,B项表述也属于文段字面表述,并非作者意图的表达。C项主要强调“城市竞争力由何决定”,属于典型的字面表述,也与作者表达的意图不符,因此也应排除。

  例6、(2006年国考)在国外,很多遗传、传染类疾病属于公民隐私范畴,而在我国,有些机构随意披露公民这些隐私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导致这些隐私被披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

  A.我国的有关机构应严格保护公民病情隐私

  B.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C.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D.在医疗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答案】C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想表达的是”。文中首先提出国外与国内对于公民隐私保护现状的对比,提出我国对公民隐私随意披露的现状。接下来分析原因,正是由于“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才使得“无法获得司法救济”,由此可见作者想表达的是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故选C项。

  例7、(2008年国考)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堂。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A.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B.生活需要多一些想象

  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D.做事情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

  【答案】A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通过提问方式“意在告诉我们”可知是要选择符合作者说话意图的选项。文中有四个分号,分别细述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处世态度。“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的字面含义即“做事情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的字面含义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堂”的字面含义即“生活需要多一些想象”。作者在整个文段中叙述了一系列的生活态度,意图就在于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综合以上几种生活态度就是幸福。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言语技法七:排同求异法

  例7的题目设置得非常巧妙,如果考生没有明白题目的考查要求,很有可能会受到出题人误导而选择错误的答案,本题实际上还是对于作者意图、目的的考查,言外之意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其中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另外三个选项均能够与原文一对应。实际上从选项人手也可以通过这种对应关系一一排除,因为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如果三个选项均能与原文一对应,则都不能纳人选项,否则就违背了单项选择题的题目要求,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排同法”,并非只限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使用,而是普遍适用于所有单项选择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重点掌握这种“从选项中来,到选项中去”的实用方法,不仅能够增加选择的准确度,还可以加快作答的速度,特别适用于公务员考试。针对“排同法”我们将会结合之后出现的“求异法”进行重点的讲解。

  【例8】(2006年国考)无论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养金鱼都不成问题。勤勉者可以每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一换。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的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变一月为一天,金鱼都可能莫名其妙地暴亡。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 )。

  A.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更新观念

  B.勤勉者和懒惰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C.要想养好金鱼,必须了解和熟悉金鱼的习性

  D.生活必须流变和传承,固守与撕裂同样是危险的

  【答案】D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的意图所在。文段讲了养金鱼的两种不同方式,即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两种养金鱼的态度和方式说明生活中不能固守和偏执,应该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流变与传承,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

  【纠错】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另外“更新观念”并非原文想要说明的道理。B项表述过于绝对,均属表面现象表述,予以排除。C项也是非常典型的字面表述,并非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

  言语技法八:相对绝对法

  例8中A项与B项的表述均属于绝对化的错误,一个“都”字过于绝对地概括了所有内容,应该予以排除。这个解题的思路值得考生深思,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言语表述不会过于绝对,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这符合语用学的交际策略。由这一交际策略引申出作答的策略即“相对绝对法”。

  通常过于绝对化的选项不是正确答案,如“都”、“所有”、“一切”、“任何”、“完全”、“永远不”、“绝对”、“各个”、“总是”、“一定”等。

  通常相对、部分、不确定的表述是正确答案,如“可能”、“也许”、“大概”等。

  通过以上词汇的掌握,可以加速考生对于选项的判断并提高准确度。当然这种方法也是相对的,大部分的题目可以由此进行辨别,少数题目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绝对一刀切,这也是“相对绝对法”的内涵之一。

  例9、(2005年国考)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

  A.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

  B.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

  C.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说明该人心情不好

  D.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

  【答案】B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中涉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提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由此可知本文的言外之意是要告诉读者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纠错】事实上阅读文段可以推知其逆命题是不成立的,C项的表述存在逻辑错误。A项和D项把“心情好”看成“身体健康”的充分条件,显然是错误的。这道题目考生要把握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偷换逻辑关系经常被设置为干扰选项。

  【点拨】例9的选项设置值得考生思考,涉及了对逻辑关系的考查。考生在辨别选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受到自身常规思维的干扰,而是要根据题目当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同义替换。对于逻辑关系的讲解我们将在第四节的细节判断题中重点介绍。

  例10、(2006年国考)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出现了富豪阶层。然而,这个阶层与广大的人民群众相比,毕竟是凤毛麟角。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点主要还是在“中产阶级’,身上,是他们的超前消费,支撑了奢侈品市场。而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无论从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还是消费结构上看,都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

  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富豪不是我国消费者的主体

  B.我国的“中产阶级”引导着消费潮流

  C.我国的“中产阶级”不同于发达国家

  D.我国的“奢侈品时代”还远没有到来

  【答案】D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文中前两句提出我国现状,即虽然出现富豪阶层但为数甚少。接着引出奢侈品市场的主要支柱“中产阶级”,并分析了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相差甚远,言外之意即我国的奢侈品市场还不成熟,奢侈品的时代尚未到来,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纠错】A项表述为文段的字面含义;B项、C项表述也可以从原文中得出,并非作者的言外之意,因此都应该排除。

  【精讲】以上10道例题都是对意图推断题的讲解,全都出自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公务员考试对于这种题型的考查还是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的,因此考生要特别重视。此外很多考生会忽略这种题型,把它与主旨概括题混淆,以至于受到出题人的误导,选择错误的答案。总结归纳,在面对以上两种题型时,考生首先要根据提问的方式 辩别到底考查的是哪种题型:主旨概括题:寻找文中的主题句,在选项中寻找同义替换的答案。意图推断题:不选原文字面含义的表述,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所在即为答案。

  除了了解片段阅读意图推断题解题技巧外,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掌握做题技巧。推荐:片段阅读综合特训通关题库(必做6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