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 选词填空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专项练习题(第一期)参考答案及解析

发布时间:2013-12-10 09:04:54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专项练习题(第一期)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链接: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专项练习题(第一期)

  1、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虚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辨析。

  第一空前面说到这些科学家所具备的知识“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掌握的”,接着说到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矢志不渝,句子之间有明显的转折关系,因此排除A、C。第二个空所引导的句子是条件句,是在说科学家们会尽力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应用“只要……不管……”来引导。故正确答案为B。

  2、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填空。

  A项的“观看”是特意地看,有参观、观察之意;C项的“赏鉴”多指欣赏鉴别艺术品,如赏鉴名画,故排除;D项的“观光”是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设,也排除;B项的“赏玩”就是指欣赏玩味艺术品、风景、景物。在此题中用“赏玩”比“观看”更合适。故正确答案为B。

  3、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填空。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世人皆知”指知道的人很多;“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关注,形容影响很大;“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夸张的形容独一无二。第一个空用来形容“成就”,显然不能用无与伦比、空前绝后,因此排除A、D。“巨大落差”指现在不如以前,这显然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符,排除B。

  “霄壤之别”与“天壤之别”语义一致,“霄”即指“天”,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4、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和虚词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中,只有“由......构成”这样的固定搭配,所以应当排除B、D项;“淹没”指沉溺、浸没,“湮没”指沉没、埋没,一般淹没与液体类或类似液体的事物搭配,所以这里选“湮没”更加合适,故正确答案选C。

  标签 近义虚词

  5、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填空。材料出自鲁迅的《祝福》,讲的是祥林嫂希望通过各种物件来引起自己讲述阿毛的故事,向别人叙述自己的不幸,从而得到别人的同情。“希图”是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多指不好的)。鲁迅用“希图”来表示反讽和嘲弄,进而批判社会。“企图”是指图谋,谋划,打算。“希求”是谋求,乞求。“希冀”是希望。都体现不出来讽刺的意味,所以不选。故正确答案为C。

  6、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2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语义轻重及语境运用。

  首先要理解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因素对现代法治的影响是“严重阻碍”。“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截然不同”是说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题的消极因素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并非完全相反或完全不同,由此排除C、D项。

  “大相近庭”是说两者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扞格不入”的“扞格”是指相互抵触,格格不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由上文可知,差距不会造成阻碍,只有意见不合,有抵触才会阻碍,B项与句意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7、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12年9·15联考《行测》真题(新疆/福建/重庆/河南)第37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填空。

  第一空所填词语要能准确形容魔术效果般的变化,“超脱尘俗”是超越常规的礼法习惯,“革故鼎新”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这两个词均不能修饰这种变化,先排除CD。而“面目全非”则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也不合适,排除B。“脱胎换骨”是彻底改变,焕然一新,与前述“瞬间即可”相呼应,形容变化彻底,故A项合适。

  第二空是说文化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在先,文化在后。通过这个先后特点排除B项“捷足先登”,C项“繁荣昌盛”没有跟随的意思。“升堂入室”和“登堂入室”意思相近,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放在此空均可。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8、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5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此题突破口在第一空,材料用“计算机问题”和“记忆力问题”来举例证明是获取信息的哪种特性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根据“不再占明显优势”可以看出应填“公平”。因为计算器发明后,计算速度比人脑快,只要大家都有一个计算器,就不会显出谁优谁劣,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就都是公平的了。科技发展让这种不对等越来越小,变得越来越公平。作者强调的正是这种机会的对等。所以排除A、C、D项,选B项。

  再看第二个空,记忆力好是评价人聪明的一个“客观”标准,“客观”放在此处符合语境,且语意通顺。验证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9、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第11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填空。

  本题从关键词“但是”入手,表明后面应该与“妄想成就”的意思相反。“自惭形秽”是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与本题语境符合。

  A项“愧疚不已”形容十分惭愧和内疚,句中并无内疚之意,排除A项。C项“捶胸顿足”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中国知识分子”作主语程度过了,故排除。D项“痛悔不堪”所含的“悔”也与句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9题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辨析填空。先看第一空,根据下文中的“都”可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胡蜂效应”表达的是完全一致的,“异曲同工”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用在此处正确。“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文中只是两句话的说法不同,而不是方法不同,A项排除。“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文中并未提到差异,故排除。“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一般指人,用在此处不合适。再看第二空,所填入的词语应体现出“细微的改变”在过程中的反应,因此不会是“歪曲”,更不会是“变异”,根据下文中的“从而”可知“偏差”合适,与“极大差异”构成因果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11、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9年山西省党群机关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8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

  A项“延伸“表示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延伸,与”延续“同义,选此项会显得赘余。

  B项”变革“指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与”直接延续“不符。

  D项”变化“指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放在这里太过笼统。

  而C项”发展“侧重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2、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1题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与成语混搭填空。

  第一空中,“应用”常与理论、技术等搭配;“采用”常与方法等搭配。此处应选“应用”,排除B、D。第二空中,“齐头并进”指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的同时进行;“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双管齐下”所包含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的意思与句中药补、食补兼顾的中医理论更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13、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8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根据原意,科学家使用的方法是增加一个类似雌蛾的捕网,来诱捕雄性飞蛾。而这个网不会“阻止”雄蛾,只会“扰乱”它对雌蛾的追踪。科学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害虫,而不是“控制”、“防治”、“捕捉”害虫。

  故正确答案为D。

  14、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8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选项中四个词语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表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含有一定的技巧,“方式”着重于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方法”单指办法;而“途径”带有采取什么办法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所经由的路径或渠道,较为书面化。根据题干的语体色彩,选择“途径”最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A。

  15、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1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题干表达的是凡是多追问几句,虚妄的学说自然能随之被破解。“不攻自破”不用进行攻击,自己就会溃败。所以B选项符合语境。

  ”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材料中并没有说主要问题、其他问题;“烟消云散”比喻事物全部消失;“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都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