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常识判断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人文常识:真题精析

发布时间:2013-08-13 08:23:1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人文常识:真题精析

  1.(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96题)

  【原题】“一丝不苟”中的“丝”的本意是( )。

  A.计量单位 B.丝线 C.丝绸 D.发丝

  解析:答案为A。语出《儒林外史》:“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故事说的是有人给知县送来五十斤牛肉,而知县一斤也没有私自收下。由此可见,“丝”的本意是计量单位,与其他三项无关。

  2.(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97题)

  【原题】京剧中的“大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

  A.生 B.旦 C.丑 D.净

  解析:答案为D。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净行亦叫“大花脸”,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故选D。

  3.(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103题)

  【原题】下面的作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四位,其中属于唐朝的一位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苏洵 D.王安石

  解析:答案为A。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可知只有韩愈是唐代的,其他人都是北宋的。

  4.(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104题)

  【原题】“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 )。

  A.《资治通鉴》 B.《论语》 C.《荀子》 D.《史记》

  解析:答案为A。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时期,太宗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故选A。

  5.(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105题)

  【原题】《汉谟拉比法典》出自()。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罗马 D.古印度

  解析:答案为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它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也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