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干警考试资料网

2011河南省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网络舆论监管

发布时间:2011-06-25 18:04:07 来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浏览数:9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1河南省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网络舆论监管

  【材料1】 胡锦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胡锦涛强调,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材料2】 习近平:政府与新闻监督

  习近平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一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既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在重点突破中推动工作协调发展。二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善于发现人才,正确识别人才,科学评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四要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善于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和超前准备,增强临机处置能力,化风险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五要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善于见微知著,增强维护稳定的果断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材料3】 网络舆论热点

  权与法的冲突。具有代表性的孙志刚案、刘涌案等网络舆论,直接指向权力滥用和执法不严的问题。所形成的网络言论犀利尖锐,影响大、波及面广,有些引发了国际舆论参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现实。如刘涌案的网评热,间接地促使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普通刑事案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并罕见地推翻了地区高法的判决,进行了改判。

  历史遗留问题的现实反映。这一类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方面,如中日问题,重提历史问题,表达民情民愿。紧扣爱国主题形成规模和影响面较大的舆论群体,但也常常是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腐败、渎职与廉政建设问题。人们把在生活中经历或耳闻的有关官员腐败、渎职现象传播上网,揭露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将个人局限性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的信息相联系,加之缺乏理性、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会动摇更多人对社会公正的信心。

  公共安全事件。像苏丹红事件等突发性消息,有的直接发源于网络社区论坛,或通过手机、博客等传播。通过网络渲染,负面影响一旦造成,就将难以变更和控制。

  网络谣言与虚假报道。近几年,网络连年流行"十大谣言"的评选,如"新浪卖给日本人"等。谣言越来越采取隐蔽、专业化的方式传播,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也大有突破一国范围,与国际传播连为一体的趋势。谣言增多,混淆视听,往往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

  色情、暴力与不良信息引发的强烈舆论。随着网络言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刺激性话题开始出现,这些东西迎合不健康心理情绪,引发不良舆论,贻害社会风气。

  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及舆论攻击。西方反华势力大肆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进行舆论渗透和文化入侵。"法轮功"、"民运"分子等将网络视为"封不住、禁不止、打不断"的反华渠道,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他们建立网站和专门机构,雇佣网络写手,制造和利用网络谣言,恶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歪曲领导人形象、抹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同时不遗余力地美化、渲染西方文明和制度,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制造事端,形成了更大的舆论威胁。

  网络舆论热点问题的形成,挑战我国舆论宣传工作,成为舆论引导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处理得当与否,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

  【材料4】 当前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规范监管网络传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富有特点、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建立法规管理体系,严管舆论。一方面,政府出台了多种相关网络管理法规,构成了我国网络信息内容限制和监管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法规有效实施,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电脑警察队伍,及时有效地防范网络信息失范行为,打击网络犯罪。

  多管齐下---职能部门的交叉管理与协作。我国对于互联网从市场发展到信息内容等不同层面进行管理,多部门多方位积极介入。目前,网站的主管部门包括中宣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新闻办等诸多部门,除宏观指导外,定期检查网站内容、布置工作重点等。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成为网络媒体把握信息管理动态的重要渠道。

  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强化舆论引导。我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目前已形成的主流媒体网站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在"非典"、"高州事件"等社会热点方面,引导舆论,成为减少非主流言论和有害言论破坏力的重要实践力量。

  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我国已建立了大型网络管理技术工程,通过技术手段监控有害信息,设置防火墙,封锁敏感网站,及时发现系统漏洞,防范网络侵犯。各类网络媒体在日常管理中,实行通过安装软件、实施内容监控等管理方式,严格防范有害信息及言论的传播扩散。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行业引导和社会监督。中国的互联网协会组织是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与协调机构,它通过制定行业规范、管理条例等多种方式,推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也成为政府监管的补充。例如,在它的影响下,出台了《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博客自律公约》等,倡导网络文明,推动了更为广泛的社会监督。

  推荐阅读:2011年河南政法干警考试专题

  扩展阅读:2011河南省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破解人车矛盾

相关推荐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