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网评:共建共治共享:70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已成
根据国庆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将举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届时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副部长黄润秋、副部长翟青将介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并回答记者提问。
结合此前相关部委负责人的发言,不难推测,李干杰将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届时必将引发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现在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积贫积弱的中国,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需求决定了国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征服自然”“战天斗地”“赶超英美”等口号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大规模砍伐森林、浪费水资源,加之对环境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极少,严重破坏了当时中国的环境状况。
而经历70年的发展,今日全民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也要看到,70年中国生态文明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艰难的探索;其也不是单一主体推动的,而是由政府、民众、公益组织与企业共同拱卫。质言之,7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果。
首先,政府积极搭建治理体系的基础设施。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拉开序幕。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随着《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体系的建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框架逐渐搭建起来。在此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被纳入三大攻坚战,修订后的新环保法“长出牙齿”,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和改善。
其次,公众积极参与热情不断提高。随着环保意识提高,一方面,人们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形成低碳节约、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公众积极参与到执法部门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去,对企业污染和环保执法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比如,2017年环保部通过电话、微信、网络接到的举报就有17万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而日前开通的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更是拓宽了人民监督的渠道,通过“互联网+督查”平台向普通公众与企业征集线索,继而在线下的大督查中对症施治,将环保污染企业一网打尽。
最后,新中国7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的参与,尤其是近些年,企业对环保建设的介入成为一种风尚。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2年底,全国生态环境类社会团体有6816个,民间环保组织共计7881个。这些环保组织通过组织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培训等方式,为我国环保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另外,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也都在积极参与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往,向环保事业捐款是普遍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国内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崛起,以科技赋能生态建设,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潮流。就在一周前,联合国环境署宣布,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地球卫士奖的“激励和行动”奖项;当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也在官网宣布这一行动获得应对气候变化项“灯塔奖”。一周内联合国环境领域两项最高奖都给了中国,这既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可,也说明中国企业参与环保尤其是中国特色科技公益模式正赢得声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政府到公众个体,从公益组织到企业,中国各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上的努力有目共睹。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生态文明建设越成功,经济发展也就越可持续。相信,随着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成熟,国民所能享受到的生态红利也将越来越多,越能凸显新中国成立70年所带来的进步。(特约评论员 汉卿)
本文内容转载自 央视网-复兴网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