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文化”的重要表述(2012年11月8日以前)

学习强国  2020-04-20 11:30:59

从文化上看,有些单位的领导同志对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文化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去抓。有不少大队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人们劳动一天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办好公社文化站和文化中心。现在全县已建起13个公社文化站和1个集镇文化中心,没有建立公社文化站的都要建立起来,并做到“四有”:有专职干部、有活动场所、有经费、有活动项目。凡有集镇的地方,都要建成文化中心,逐步具备“两室”(图书室、游艺室)、“两场”(影剧场、体育场)、“两队”(文艺演出队、体育队),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二是大力恢复和建立俱乐部、青年民兵之家。三是大力举办农民夜校,开办文化、技术培训班,大力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四是根据群众的传统习惯,组织各种专业和业余文化团体为人民群众演出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习近平:《搞好教育文化事业》(1982年12月27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正定是一个文明古城,据《县志》记载,正定的民风,自古就是“有悲歌慷慨之风,无繁华柔曼之习”,“风物繁衍,地广气豪,为文彬彬,为武纠纠”。讲究文明,是我县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

习近平:《创振兴正定的大业 做奋发有为的新人》(1983年8月10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正定这块土地哺育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文韬武略,彪炳史册。三国时,有在长坂坡怀揣阿斗,单枪匹马出入百万军中的常山赵子龙;唐朝中期,大书法家颜真卿与其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曾联合起兵,在此顽强抗击了搞分裂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宋时,正定人杨粹中任濮州知州,金兵入犯,他与全城军民顽强御敌33天,以身殉国,不负正定传统的民风。至于文化医药界的出色人物就更多了。文化界,有宋代工程家怀丙;金代诗人蔡松年,史学家蔡珪;元代著《柳毅传书》《张羽煮海》的尚仲贤,著《墙头马上》《梧桐雨》等著名杂剧的白朴。白朴与当时的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医药界,有金代被誉为神医的李杲,他的医著至今仍然是中医经典;元代则有名医罗天益,著有《卫生宝鉴》《内经类编》等。一部正定史记载的著名人物,举不胜举。

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选自《中国青年》,1984年第5期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治国之道时,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尊老”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在历朝封建统治阶级中,权势倾轧、父子血刃之类的事屡见不鲜。所谓“尊老”,只不过是他们粉饰太平、笼络人心的手段。

然而,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却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中青年干部更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习近平:《中青年干部要尊老》(1984年12月),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正定是一个古郡。它地近京畿,四射通衢,早已是人文荟萃之地。多少年来,我们炎黄子孙就在这里劳动斗争,生息繁衍,孕育了万千风流人物,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躯体,增添了生命的细胞。

习近平:《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1985年1月1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在正定这块土地上,不仅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而且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诗人蔡松年,文学家蔡珪,书画家李著,戏剧家白朴、尚仲贤、李文蔚,散文家刘郁、苏天爵,医学家李东垣、罗天益,均为举国公认的名人、学者。

习近平:《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1987年5月),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畲族文化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闽东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

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任何民族都有其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丰富了人类的文明。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其中当然也包含少数民族文化。

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不仅是畲族人民自己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份宝贵的财富。畲族文化为畲族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让畲族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

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闽东的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无数先烈留给我们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1989年1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内容很多,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从整个国家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们已经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无论是在民族危亡,还是在民族昌盛时期,这种自信心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稳定的成分。正是这种自信心,使中华民族渡过了近代史上许多内忧外患的危机,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了令人敬佩的今天。闽东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我们有一个明确目标: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要求——一定要把握住闽东的闪光之处:畲族文化是一个闪光点;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历程,也是一个闪光点;闽东人民现在正在抓紧机遇,脱贫致富,这又是一个闪光点;闽东的山海交融,风景独特,这也是一个闪光点。

习近平:《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文化建设有直接的宣传功能。讲宣传就有一个效果问题,这涉及到宣传内容的思想性,又涉及到宣传的形式。思想性是宣传工作的灵魂,也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但我们不能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现我们闽东的闪光点。任何内容的文化建设活动,都应注意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没有能为别人所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性就无从体现,宣传教育活动也就无从落实,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形式好呢?我们可以不断摸索,但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表现思想性,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流于形式;二是要有群众性,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多讲经济效益,铜钱扔到水里也要有几个响声;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

习近平:《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闽东的文化建设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先办几件条件比较成熟、有代表性的实事。我建议,一是办一个畲族文化节,我们已经挖掘了不少畲族的民族文化,如新畲歌、民俗、民谚、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故事、民族工艺美术品、民族文物、民族武术等,完全有条件办一个文化节,搞一次畲族文化大检阅。第二件事,我一直有个想法,搞一个电视音乐片,利用电视这个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展示一下闽东的闪光点。有风光画面,有歌曲,视听结合,情景交融,雅俗共赏,形成一个闽东风味。可以设想搞土“洋”结合。

习近平:《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要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要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得到普遍提高,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习近平:《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选自《求是》,2001年第19期

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当我们来到戚公祠,似乎可以感受到它正气宇轩昂地向我们介绍戚将军带领着戚家军杀得倭寇丢盔弃甲的战史。当我们来到马尾昭忠祠,它正语气凝重地向我们叙谈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舰突袭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当我们来到林文忠祠,它正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起,林公则徐气壮山河的壮举——指挥军民在虎门销烟的历史。当我们来到开元寺,它正自豪得意地向我们表述,大铁佛是我们的先人掌握高超的冶铸技术的证明——古建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习近平2002年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人民日报》(2019年6月8日)重新发表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2002年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人民日报》(2019年6月8日)重新发表

嘉兴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两个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是历史文化,是有7000年历史文明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出了那么多名人,出了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另一个是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南湖不大,但是诞生了在中国也是在世界最大的政党,确实了不起。

习近平2002年10月22日在嘉兴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智慧深邃的宗教哲学,影响着民族文化精神;深刻完备的宗教伦理,强化了某些道德规范的功能;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装点了千姿百态的艺术殿堂;风景秀丽的宗教圣地,积淀为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源;内涵丰富的宗教礼仪,演变为民族风情的习俗文化。

习近平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浙江老百姓聪明,干部精明,出的招数很高明。其背后是浙江的人文优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浙江精神”在起作用。早在10万年前,浙江大地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的足迹。“建德人”化石的出土,证明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有力地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特别是东晋后,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逐渐融合;南宋时,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历来人才辈出,在我国见诸经传的文化名人中,浙江籍的就逾千人,约占全国的1/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的占了近1/5;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更以善闯天下著称,浙江籍的各类人员遍布中国、遍布世界。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与“钱塘自古繁华”相适应,古代浙江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也都倡导义利并重、注重工商的思想,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而且深深地影响着浙江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浙江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宋代“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提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提出“通商惠工,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主张农商相补,反对义利两分。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则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商皆本”,反对歧视商业的观念。

浙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融会了多元文化的精神特质,兼具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长处,融合了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之精髓,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激荡。浙江人生活在“山海并利”的环境里,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因此表现出既有山的韧劲,又有海的胸襟;既具内陆文化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优点,又有海洋文化敢于开拓、勇于冒险的胆气。浙江人的这种“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必然“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推动浙江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其最鲜明的当代表现,就是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习近平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强大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浙江是文物之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文化精品琳琅满目,文化样式异彩纷呈,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政策并无特殊、陆域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省份之一,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文化的力量,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浙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在于浙江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人文精神。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浙江自古就有义利并重、农商并举的文化传统。这种地域文化哺育了浙江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的经商意识和务实性格;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造就了浙江人的自强意识和拼搏精神;对外交往的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浙江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百工之乡”的产业传统和尊师重教的文化积淀,哺育了浙江人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

习近平2003年7月18日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

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习近平:《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2003年7月20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凝聚着数千年杭州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西湖文化在杭州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在西湖四周,留下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深刻印记,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佳话诗篇,留下了无数科学巨匠的创造发明,留下了无数民族英雄的悲歌壮举,留下了无数体现杭州先民勤劳智慧的园、亭、寺、塔。如断桥、雷峰塔就有一个“许仙和白娘子”的美妙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以说,西湖的周围,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

习近平2003年9月27日在考察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浙江在没有特殊政策、没有特殊资源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浙江的文化传统非常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浙江历史上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在改革开放中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习近平2003年11月24日在浙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畲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传统熏陶和地域风貌的影响下,创造了别具风格的民族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和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一道,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2004年10月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建县20周年的贺信,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中国历代思想家既重视以德修身,也重视从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我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党善于继承人类一切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并立足现实,着眼于古代德治思想的当代阐释,以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年第19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较好办,依靠政府和市场来推动就是了,比较有挑战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在对外开放的多样化社会里,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统领意识形态;一个是如何消除负面文化或者说劣质文化的影响,有效抵御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守土有责。解决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用先进文化、用具有吸引力的正面的东西,去占领每一个阵地,让负面的东西和敌对势力无法乘虚而入,失去生存的土壤。

习近平2004年12月28日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从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和革命先烈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涌现出来的无数英雄模范人物,都堪称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目中的“一面旗”。所以,我们一定要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

习近平:《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2005年4月2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文化是根,文化是精神支撑,文化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背后,其实都有文化在发挥着极其深刻的内在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颇能体现和谐的深刻内涵,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书写文化史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浙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大师辈出,很多方面独树一帜。浙江文化要再现辉煌,就必须创作和生产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并使之成为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名片”。抓精品,主要体现在产品、人才和文化设施上,这几个方面要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加以扶持。同时还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使我省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众多的名城、名镇、名宅、名园等得到保护,优良的民族、民间艺术得以流传。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文化权利。在打造文化精品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努力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点要放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上,放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上。目前,我省城乡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多数文化活动场所集中在县级以上城市,不少农村文化阵地存在缺设施、缺经费、缺人才、缺内容的情况,一些偏远农村至今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性不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我们要充分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多地考虑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无论是在文化设施布局文化经费投向,还是文化生活安排、文化产品生产等方面,都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努力使农村的文化环境有较大改善。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文化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的竞争,软实力、文化力必然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来加以体现。同时,这也具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也是体现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化产业就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就是极少消耗的绿色产业。因此,必须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既然是一个产业,就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强化它的意识形态属性,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特别是面向高新技术,积极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促进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高新技术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产业。首先具有文化意义,它提供文化产品;第二具有科技意义,它是高新技术;第三具有经济意义,它能产生经济效益;第四具有政治意义,它能适应对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8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这条红船扬帆起航,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明确指出的,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就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这也就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

“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创立时期坚持和实践自身先进性的一个历史明证。正如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红船精神”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要把“红船精神”贯穿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红船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同时也就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真谛。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推动我省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八项工程”,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省”;就是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使浙江成为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和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全国领先的文化大省。

习近平2005年7月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我们着眼于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领,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大省建设的各项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继承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浙江特点的先进文化。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把文化的力量融入于经济发展之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相互交融和浙江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保持和发展全省人民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精神状态。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浙江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公民。

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在工作中坚持下去,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2005年7月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

习近平2005年7月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时的插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劳动力素质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会成几何级数增加。文化力量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

习近平:《文化是灵魂》(2005年8月12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

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因此说,文化育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

习近平:《文化育和谐》(2005年8月16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是名著、名曲、名画,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刚刚离开我们的巴金老先生一生追求自己的崇高信仰,热切关心社会进步,巴老的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始终激励着文艺工作者。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切体验社会实践,深入思考社会生活,深深热爱人民大众,善于从浙江人民改革开放的实践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现实中发现新题材,展示新形象,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2005年11月7日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繁荣发展浙江文艺,必须切实遵循文艺发展规律,不断推进文艺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也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美丽丰饶的浙江大地上,到处活跃着创新的因子,浙江人民自强不息、绵延不绝的创新精神,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切体悟浙江人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紧跟时代步伐,遵循文艺规律,敢于突破陈规,不断扩大新视野,开拓新局面,创造新境界。

习近平2005年11月7日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创新离不开继承。要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精华,从近百年来浙江先烈们艰苦卓绝、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中汲取精华。

习近平2005年11月7日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都应该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如同物种的多样性使得生命生生不息一样,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使得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得以在多样性的文化传承中相互交流、和谐相处,取长补短、融合创新。所以,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习近平2005年11月8日在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上的致辞,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习近平:《多读书,修政德》(2006年2月1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中国越剧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正是秉承着一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扎根民间、关注民生的大众情怀,不断学习和吸收各种优秀文化的艺术养分,中国越剧才得以不断超越地域和语言的局限,创造了一个世纪的灿烂辉煌。

习近平2006年3月27日在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区域文化入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习近平2006年5月30日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的总序,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千百年来,浙江人民积淀和传承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独特性,正在于它令人惊叹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文化富于创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现在其历史的源头。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最为著名的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文化中,浙江先民们都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创造和进步的印记。

浙江人民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上一路走来,秉承富于创造力的文化传统,这深深地融汇在一代代浙江人民的血液中,体现在浙江人民的行为上,也在浙江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身上得到充分展示。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等等,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代代相传的文化创造的作为和精神,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源远流长的浙江地域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精神,她滋育着浙江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的凝聚力、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竞争力,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

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习近平2006年5月30日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的总序,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当前,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们怎么看这件事?到2010年,我省的城市化率要达到60%。城市化率的提高往往意味着“建新拆旧”,意味着农村变城市,意味着现代化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隐藏着对文化遗产进行破坏的危险,在现实中就存在着城市文化个性的轻视甚至埋没,造成文脉的断裂,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还有,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不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建设,更不要在建设过程中把那些具有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通通扫荡了。有的新农村恰恰是要保持历史原貌的古村落,如兰溪的八卦村等,就是要保护它的原貌,体现它的历史美,不能去破坏它。我们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出发,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管理利用的关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加快抢救速度,加大保护力度,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切实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2006年6月10日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就是区分事业和产业,文化遗产保护就应该是事业为主,产业为辅。虽然文化遗产中有一定产业因素,如文物拍卖、艺术品交易等,但主要的还是事业。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保护、抢救,更多的是花钱,而不是赚钱,这个问题在体制上要把握好。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加大立法和保障力度,理顺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机制,增加投入。要鼓励文博单位拓展经营,完善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单位的作用,共同开展保护工作。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对文物项目的维修也要坚持保护第一、做到修旧如旧,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

习近平2006年6月10日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

习近平2006年6月10日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今天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出文化遗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借此机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展示、演出和媒体等各种载体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教育,倡导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进而更好地熟悉中华历史,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不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习近平2006年6月10日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长期以来,浙商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浙商文化”。从文化渊源上看,“浙商文化”传承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实践基础看,“浙商文化”形成于广大浙商的创造性实践,是支撑浙商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浙商的新飞跃,需要“浙商文化”的支撑。

习近平:《“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2006年6月16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现在有些人认为,向先进典型学习,往往学不到高深的知识学问,学不到赚钱的本事,学不到工作的能力,总之没什么好学的。这种话似乎有道理,却实在是没道理。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比如,学习焦裕禄,就要学习他勤政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牛玉儒,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革命本色;学习郑九万,就要学习他“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就要学习义乌人民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实践的经验。

习近平:《要善于学典型》(2006年7月26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是浙江改革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

习近平:《“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2006年10月30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古往今来,浙江人敏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善于向经济活动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当代浙江人,善于用文化的内涵包装和经营产品,各种文化节庆活动都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善于借文化的传统打造和经营城市,保护和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善于依托民俗文化传统发展和壮大地方经济,如宁波由“奉帮裁缝”发展出服装产业,温州因“其货纤靡,其人善贾”形成了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特色产业群,义乌更是以小小的拨浪鼓“拨”出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等。

习近平:《“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2006年10月30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经济”的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习近平:《“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2006年10月30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古人有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孟子有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尊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并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奉为美德。

习近平:《在慈善中积累道德》(2007年1月1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领导干部的人生情趣、生活欲望,不仅是闲情逸致,更是一种文化品格;不仅是怡情养性,更是一种道德建树;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种政治风采,自然有高下文野之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选自《党建研究》,2007年第5期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持久地发挥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作用。

习近平2009年9月22日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形成了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明成果的文化发展格局。

我们主张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加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扩大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灵沟通,则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们认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认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我们认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包括出版事业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中国已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使13亿中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进一步繁荣社会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稳定地解决了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这正是发展中国特色人权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教育权、发展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们从中国主题馆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是如何推动出版业的诞生和兴盛的,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形成的文化经典和各类图书是如何让历史得以记录、让知识得以传播、让文明得以传承的。中国主题馆既展示了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出版物,又展示了世界各国学术名著的翻译出版物,还展示了大量反映当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情况的精品出版物。坚持历史典籍与当代书籍相结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传播中华文化与借鉴世界各国有益文化相结合,坚持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这就是当代中国出版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习近平2009年10月13日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陕西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能源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强,科教实力雄厚,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欧亚经济论坛的举办地西安市,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是欧亚大陆桥沿线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城市,在推进欧亚地区经济合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习近平2009年11月16日在2009欧亚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人文交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持久性特点。飞速发展的中俄人文交流,在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获得巨大成功。在此基础上,两国领导人又作出互办“语言年”的重大决策。去年中国“俄语年”期间,双方成功举办260多项活动,开创了人文交流新局面。

习近平2010年3月23日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文字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用汉字写就的《论语》《道德经》等思想名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经典,《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科学鸿篇,《孙子兵法》等军事精品,《西厢记》《红楼梦》等文学巨作,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

在长期使用汉字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发明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既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又使中华文化得以同世界交流、向世界传播。上个世纪80年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问世,使汉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世界有近14亿人口以汉语为母语,联合国也将汉语列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和俄语都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我们看到,中俄最早的文化交流就包括了语言文字交流。早在17世纪中叶,俄国就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语言文化。1708年,清代中国就设立了内阁俄罗斯文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俄语学校。1725年,俄国在伊尔库茨克开办了设有汉语课程的学校。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俄互派大量留学生刻苦攻读汉语和俄语。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沟通桥梁,使中俄人文交流扩展至各个领域。长期以来,俄罗斯翻译家精心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哲学等著作。中国翻译家也将众多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翻译推介给中国读者。《叶甫根尼·奥涅金》《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青年近卫军》等经典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中俄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成为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习近平2010年3月23日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如今的中俄语言文化交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正步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时期。目前,在俄罗斯高校学习的中国学生达1.9万人;在中国高校学习的俄罗斯学生超过1万人。与此同时,在俄罗斯建立了12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4000多人,在俄罗斯开设汉语教学的高校超过100所;在中国建有7个俄语中心,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有100多所,以俄语为专业的学生1万余人。中俄语言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参与程度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显著。中国哲学和文学、中华功夫、中华美食、中医中药等深受俄罗斯人民欢迎和喜爱。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今年是中国的虎年,“汉语年”活动将使两国关系如虎添翼、生气勃勃。我深信,“汉语年”活动将使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民从学习汉语中领略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习近平2010年3月23日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2010年10月2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非合作论坛尊重中非各自的文化特性,促进了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10年来,中非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人员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非青年联欢节、中非文化聚焦、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中非法律论坛、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等合作项目,有力增进了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南非在落实中非人文交流方面成果尤为突出,目前已有5所孔子学院在南非落户。

习近平2010年11月18日在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拉两大古老文明相互尊重,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成为中拉人民相互了解和学习的窗口。

中拉在人文上应该成为交流互鉴、和谐共处的好伙伴。人文交流是沟通不同国家人民心灵的有效渠道。中拉要加强民间团体、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往来,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巩固中拉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特别要多为青少年创造相互接触、相互学习、广交朋友的机会,将中拉友谊不断传承下去。

习近平2011年6月10日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演讲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说:你要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习近平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他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记述了他们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上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经验教训,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是会大有助益的。

习近平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古老的中华文明早已闻名于世,它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埃及、两河、印度三个地方的古代文明后来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古代神话中流传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就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等等。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先贤和仁人志士都对高尚的精神追求作出了阐释。诸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等等。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一代一代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实践中,从中华民族传诵千古的诗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

习近平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人文上,两国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双方合作在泰国开设了12所孔子学院和11个孔子课堂,大批中国志愿者在泰国教授中文,在泰国青年学生中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热潮。

习近平2011年12月23日在泰国华人华侨各界举行的欢迎晚宴上的致辞

本文内容转载自 学习强国,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
文化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