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表述(2012年11月8日以前)

学习强国  2020-04-20 11:31:23

卫生部门要抓好卫生,教育部门要抓好中小学教育,文化等部门要抓好文化站、青年民兵之家建设,工商部门要抓好市场管理,政法部门要抓好社会治安,妇联、共青团要抓好开展“五好家庭”和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

习近平:《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战略方针来抓》(1982年12月27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正定县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个发展重点,加强初中级人才的培养。除了县统一考虑之外,各乡各村各系统都要考虑自己的培训人才计划。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中小学教育,培养不出文化科技后备军,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骨干力量就将无以为继,对各业工作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习近平:《政治上要敏锐工作上要创新》(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民间办学这一新事物在我县迅速发展,一是民间热情高,二是管办放得宽,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大开绿灯、热情支持、积极管理、加强指导的方针,在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办学困难、检查办学质量、指导业务开展几方面做了推动和促进工作。从初步实践中看到,民间办学的路子是对头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适应了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需要,适应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需要,适应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念好“人才经”开拓翻番路》(1984年5月16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就教育而言,要实行“普及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方针;要特别重视职业教育和农村的扫盲工作;全社会都要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什么是新的教育观呢?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递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

我们办教育,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大发展教育事业。考虑到办教育受财力制约这个重要因素,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要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基础教育是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尽管我们过去讲基础教育比较多,但基础教育的规模还不够,质量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同闽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践,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使他们回家后有可能成为生产能手。

成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岗位培训上,要广泛地开展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本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成人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技术教育,而是全面开展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

为了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我们必须走一条国家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各级各方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投入。对教育经费在各县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以及社会如何负担,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应当强调的是,我们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一分钱的投入就要有五倍、十倍、百倍的产出。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就是在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前提下,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社会福利和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相应提高,过上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生活。

习近平:《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选自《求是》,2001年第19期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公仆的天职。我们要把帮扶工作看做是分内的事。做好帮扶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有的县每年从省里拿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几千万元,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低保金。如果对群众有感情的话,这些钱是拿得出来的,也是应该拿出来的。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除了要不断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外,还要建立面对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在财政支出上,各地一定要突出重点,优先保证农村教师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大病统筹、“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支出。

习近平:《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2003年7月8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抓工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更要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有为与无为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有为不是包办代替,无为也不是放任自流,无为是为了更好地有为,做到不该管的事情放手不管,该管的事情集中精力坚决管好。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更应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力求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浙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老百姓经济”。党委、政府抓经济工作,关键是把方向、抓大事,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改善环境、加强服务等方面积极有为。在企业微观经济活动方面,则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做到“无为而治”。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加以总结推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习近平2003年7月11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目前,全省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等进展很快。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许多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动迁人员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置,把好事办好。要相信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带着深厚感情去做工作,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透,使广大群众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理解和支持工程建设。

习近平:《把好事办好》(2003年8月23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既要注重教育“量”的扩张,更要突出教育“质”的提高,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和协调。要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习近平:《在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2003年9月12日),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近几年来,浙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抓实做细。

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选自《求是》,2004年第3期

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选自《求是》,2004年第3期

与以往相比,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情况,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增多,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十分复杂。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敢于正视矛盾,勤于分析矛盾,善于化解矛盾。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总抓手,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主线,本着“党政动手,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基本精神,大力推广我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网络,规范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一是立足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警预测工作。县级以上单位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形势分析会,全方位搜集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增强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立足基层,深入群众,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去年以来,省领导带领有关职能部门下基层调查研究,对全省性的重点问题和问题突出的重点市县进行排查摸底,对涉及群众人数多、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和一些疑难、复杂的信访积案,如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部分群体要求提高或解决政治生活待遇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集中梳理,明确政策界限,积极做好工作。三是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坚持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和经常性化解相结合,使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发展,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优势。去年第三季度,全省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解处理,做到“五不放过”,即疑点没核实的问题不放过,政策把握不准的问题不放过,定性缺乏依据的问题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不放过,案情没查清的问题不放过。

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选自《求是》,2004年第3期

实践证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诱因是领导作风不扎实,政策宣传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得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当前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异常上访。省委认为,消极堵塞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疏导才能事半功倍。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既可以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又可以更加深入地考察了解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指导基层实事求是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信访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责任在领导,机制在长效,关键在落实。要把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与常年接访、定期约访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四个一批”,即对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应该解决而能够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批;对一些合情但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耐心向他们宣传政策,讲清道理,解释疏导一批;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带回来研究一批;对一些无理纠缠的上访户,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给予明确定性,使之息访一批,积极营造各级领导为民排忧解难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选自《求是》,2004年第3期

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是一项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事,也是社会各界的事,人人都应关心,各种社会组织、各个部门都有责任。

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选自《求是》,2004年第3期

近年来,我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制为重点,层层落实领导责任,较好地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大疑难问题实行领导包案,逐人逐事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要求维护稳定要构筑好各道防线,各级党委、政府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决不能出现敷衍塞责、矛盾上交的现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一拖、二推、三转”的办法,必须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上级机关要求下级机关核查督办的事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报结。一旦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其他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要亲临一线,立足于争取大多数群众,立足于缓解矛盾,立足于防止发生连锁反应,立足于迅速控制事态,负责具体领导组织处置工作,妥善做好问题定性、舆论引导和措施实施等方面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对因工作失职,无视群众疾苦,激化矛盾,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干部,要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党纪政纪处分,违反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选自《求是》,2004年第3期

近几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三以上,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还在扩大。如何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结构,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行动。

习近平:《从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2004年4月1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新特点,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抓稳定,正确认识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特点,善于全面分析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妥善把握工作展开的重点、步骤、时机与力度;用发展的观点抓稳定,努力做到在经济社会的动态发展中,不断破解发展对稳定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探索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不断建立完善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机制;用辩证的观点抓稳定,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敏于洞察矛盾,敢于正视矛盾,勤于分析矛盾,善于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矛盾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等在维护稳定中的责任,不断强化打击职能,充分发挥调节职能,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扎实推进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习近平:《要树立新的稳定观》(2004年4月20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省委一直强调:“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推进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人民群众企盼生活幸福,但幸福生活首先必须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而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不可能深化,发展更无从谈起。建设“平安浙江”,既是“八八战略”的深化、细化、具体化,又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保证。如果不注重“社会更加和谐”,就不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两手过硬”,学会“十指弹琴”,把建设平安社会、促进和谐稳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好这方面工作,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习近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2004年5月1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全省各地都要严格控制办节。进一步加强重大节庆活动的申办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领导,严密组织,落实节庆活动的安全责任和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没有把握的,坚决停办,否则出了问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习近平:《办节要降温》(2004年5月28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近几年来,省委始终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硬任务,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创新“枫桥经验” 建设“平安浙江”》,选自《今日浙江》,2004年第12期

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坚持统筹兼顾,治本抓源。“枫桥经验”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要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总结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摆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通盘考虑、整体推进,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用发展的思路谋划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用发展的理念解决影响稳定的各种问题。

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坚持强化基础,依靠群众。“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通过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化解消极因素,解决社会矛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群众工作路线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使具体的改革和发展措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拥护、所参与。要切实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顺应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和要求,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浓厚的民主政治氛围,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

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坚持完善制度,注重长效。“枫桥经验”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狠抓落实责任制,努力做到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切实使“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我们要按照“稳定抓机制”的要求,在完善制度,注重长效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继续坚持以“四前”工作机制为核心,全面推广“四先四早”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下访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情报信息网络机制、疏导调解机制、齐抓共管机制和领导责任机制,全面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创新“枫桥经验” 建设“平安浙江”》,选自《今日浙江》,2004年第12期

我们提出建设“平安浙江”中的“平安”,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其总体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围绕“五个更加”的总体目标,省委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协力推进的原则,努力实现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等“六个确保”的具体目标。

“平安浙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凝聚了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践中的创造,是我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创新“枫桥经验” 建设“平安浙江”》,选自《今日浙江》,2004年第12期

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一视同仁地纳入各地学校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

习近平:《成才必须先学做人》(2004年7月1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在处理复杂经济利益关系和各种社会矛盾中,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我提出三条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对全国而言的,省委的各项部署是从全省大局出发提出来的。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工作的主旋律,全省各地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主旋律来进行。要紧密结合实际,每年聚焦几件事,有抓手,有载体,形成光亮鲜明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作不断深入,积小胜为大胜,真正唱响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这个主旋律。

二是要讲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体制转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时往往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因此,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要模范地实践党的理想和宗旨,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为民谋利益,同时也要考虑现实条件与可能,善于选择时机,把握节奏,掌握分寸。最后还是要大道理管小道理,局部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讲政策、讲原则。

三是要善作善成,务求实效。现在我们各级领导,抓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里的决策部署,雷厉风行,反应很快。这是对的。但是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里的决策部署,不能仅仅停留在开会作部署、讲话提思路、发文出政策上。作部署、提思路、发文件,只是工作的开始。但是善作者还需善成,善始者还需善终。不能有“作”无“成”,有“始”无“终”,更不能把“作”当“成”,把“始”当“终”。我们各级领导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的落实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环扣一环,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罢手,我们就是要有这种韧劲和干劲。这就是科学的政绩观,这就是衡量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准。

习近平:《在省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题学习会结束时的讲话》(2004年7月31日),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宏观体制改革滞后、城乡改革不配套等问题日渐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相应的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越来越成为影响“三农”发展的障碍,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亟待扭转,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

习近平:《把握“两个趋向”解决“三农”问题》,《人民日报》2005年2月4日

人人平安,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文化渊源看,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和谐社会,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就说:“和为贵”,“和而不同”,“有容乃大”。从这些年来的实践看,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改革与发展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国际经验也表明,在人均

GDP

处于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时期。当前我们发展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所以,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提出的“平安”,不是仅指社会治安或安全生产的狭义的“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这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平安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2005年2月25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既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又能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促进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前提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首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长期的方针,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也要以公平为前提才得以持续。当前,在促进效率和维护公平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是这个方针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没有真正让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使公平得以兼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不能离开生产力水平开空头支票、盲目吊高胃口。其次,效率和公平有分工的不同,实现的途径也有所不同。初次分配应当注重效率,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二次分配应当注重公平,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再次,要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必须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社会收入结构由高收入者很少、低收入者很多的金字塔形,转变为中等收入者为主体、高低收入者占少数的橄榄形。浙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有着庞大的创业者群体,这为构建一个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方面要加强引导,使人们在创业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致力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习近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005年7月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突出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须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关注各类各层次人员,完善助学、贷学制度,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突出农村教育,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突出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快速提升。

着眼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休闲教育、老年教育和就业培训,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习近平2005年7月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能否有效进行社会动员,是对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我们在防台抗台斗争中演练出来、成熟起来并不断完善的社会动员机制,不仅对防灾避险至关重要,而且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对做好国防动员、处置公共危机,包括处理重大安全事故、疾病灾害、突发事件等,都有借鉴意义。我们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探索规律,完善预案,依托基层,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组织和演练,不断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习近平:《完善社会动员机制》(2005年9月1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坚持科学维权观,关键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统筹协调。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注重维护群众合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要牢固树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把维权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同时,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合法、理性、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维权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打破部门分割,整合维权资源,完善维权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习近平:《坚持科学维权观》(2005年9月26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欢迎的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选自《求是》,2005年第17期

从浙江的情况看

,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

,

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

在省内或在当地实现的。由于

400

万本地农民工的属地性

,

他们转移到当地非农产业所带来的农村土地流转、择业定位、劳动分配、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家庭关系、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生活等问题

,

都解决得比较好

,

绝大多数人享有同城、同镇、同村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同等待遇

,

起到了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向推进的重要作用。我省也有一些人是跨地区异地流动的

,

在这部分劳动力流动过程中

,

我们明确提出这部分人进城后在没有转为市民以前

,

其土地的经营权不能变

,

身份要保留

,

让他们留下遇到经济紧缩、用工减少时的一条退路。

习近平:《着力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日报》2005年11月12日

2004

年的调查

,

当年务工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

1200

,

能及时足额兑现工资的占

97.5%

。及时足额兑现农民工工资

,

不仅是政府管理职能所及

,

而且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常态。

2003

年以来

,

各地以清理整治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抓手

,

查处了一批典型个案

,

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

,

不仅使落实“按劳取酬”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行为

,

而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认可的社会风尚。

习近平:《着力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日报》2005年11月12日

农民工居有其屋

,

安居乐业

,

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完善社会管理、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构建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在我省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嘉兴等地

,

投入大量的资金

,

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周边建起了一大批集农民工居住、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安心公寓”、“建设者之家”等

,

内有电视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菜场、商店等配套设施

,

以低价廉租的形式租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者有其居”的问题。

习近平:《着力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日报》2005年11月12日

少有所学

,

病有所医

,

是人们的一种基本向往和追求。目前

,

全省民工子女在浙江的入学率达到

96%

以上。在就医看病方面

,

各地想方设法降低务工人员的看病费用

,

向民工发放“爱心卡”

,

为民工提供医疗救助

,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

,

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

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其中。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

习近平:《着力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日报》2005年11月12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交融,才能使一个人真正树立科学精神,“活化”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

自主创新的基础就在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使学生的人格、个性也得到和谐发展;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教授学生“学会”,而且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完善、体格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习近平:《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2005年12月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在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出现了投资降而优化、消费升而扩大的趋势。我们要进一步调整政策,制定措施,特别是要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手段,努力缩小居民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着力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未来预期支出,扩大即期消费需求,让老百姓敢于花钱消费;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抑制消费的不利因素,搞好消费服务,完善消费信贷,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乐于消费、安全消费。

习近平:《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2005年12月12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农村稳才能天下稳。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传统的中国农村是靠推行“礼治秩序”来进行治理、实现稳定的。这种以传统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的“礼治秩序”在我国农村维持了几千年,至今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如今的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就必须继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同时,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建立一种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治秩序”。就我省来说,在近两年“平安浙江”的创建中,突出抓了农村基层方面的工作,推动了农村法治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推进“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全方位的普法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以此为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习近平:《建法治安村》(2006年4月28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在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积极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牢牢把握基本主题,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要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上来;全面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强化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意识,着力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把工会工作做到职工群众中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让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选自《今日浙江》,2006年第8期

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已经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安全发展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任何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所谓“发展”,都是不健康、不道德、不和谐的,也都不是真正的发展。我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点多面广,安全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一定要把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真正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来。我们的一切发展都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务必做到各领域、各行业、各经营单位的发展,都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实现安全保障下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各领域的共同努力,让广大生产者在安全条件下生产,让广大消费者在安全服务中消费,让广大群众在安全感中生活,让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习近平:《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2006年10月13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持续过程。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时代问题,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学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成因,寻找对策,科学解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习近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2006年11月24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与五十年前相比,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致使这些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相互交织更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着眼于新的形势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探索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努力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习近平:《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2006年11月2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习近平:《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2006年11月2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人是否健康主要从研究细胞开始,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也要通过基层来观察。随着当前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单位对人口、场所、行业的传统约束能力有所下降。这样,基层的地位就更加凸显出来,处在了前沿位置,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大量的信息在基层交流,多种思潮在基层激荡,各种矛盾在基层汇集,甚至一些矛盾纠纷与冲突也在基层酝酿、爆发。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

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就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基层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逐步筑起基层这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使之更坚实、更稳固。这样,社会和谐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础,也就能够通过强化对基层的服务和管理,来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理顺思想情绪,疏导社会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习近平:《打牢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平台》(2006年12月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领导干部应按照“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要求,深化认识,拓展方式,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

习近平:《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2007年1月5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这些实事,既体现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抓好为民谋利的“小事”,必须要像抓“大事”那样,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中。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关键在于用好的作风来办好事,用实在的项目来办实事。最实在的事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体,多做、大做“雪中送炭”的事,多搞一些直接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办好。实事必须实干,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决不喊空口号、搞花架子。实事还要见实效,最大的实效就是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感到幸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文效应。群众最能体验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要让群众来评判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总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把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心相系、情相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会更加扎实。

习近平:《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2007年1月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本文内容转载自 学习强国,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
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