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手机上的文山会海,怎能不让基层疲惫

新华时评  2020-08-05 09:20:31

  一人照管60个小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上厕所开会都不忘刷分……这不是淘宝大V在卖货,而是社区工作者在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半月谈》报道称,困扰基层的更深层的形式主义,是一种令其深陷无力感甚至体会剥夺感的“被动形式主义”。

  以前是文山会海、千表万表,后来是各种微信工作群签到,如今则是各种APP刷分,形式在变,形式主义没变,甚至改头换面之后变得愈发严重。

  报道称,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她的3部手机:1部网格员专用手机、1部刷App专用手机、1部自用手机,每部手机一打开都是成百上千的微信群信息提示。据介绍,如今上级部门布置工作不打电话,一概发微信,说是这样转发文件通知更准确。结果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几乎到了24小时“机不离手”的地步。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最后都会落在基层,基层工作人员不得不面临联系多头的现实。如果每个部门或者每条业务线都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将一些可有可无的考核压到基层的话,基层工作人员又该如何承受重重考核之重?

  基层工作本身就已经够繁重,还要花去大部分的时间来应付各类APP的刷分,而这类所谓的“打卡”本身形式大于实质,对工作其实没有太多帮助。当本该在街巷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每天花费至少两小时,有时甚至4小时“打卡”APP时,这显然是本末倒置,流于严重的形式主义了。

  这种形式主义不仅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甚至还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据报道,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在与女友约会时,因为忧心于无法完成当天的刷分而变得意兴阑珊;有的社区工作人员甚至晚上睡觉时也会条件反射般从梦中惊醒:“XX群的通知我是不是看漏了?”

  如此折磨人的形式主义,又怎能不让基层工作人员疲惫?可是,在重重考核的逼迫下,他们别无选择。

  去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开展基层减负工作,中央更是专门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

  各地也相继出台过一些对应的举措,比如珠海市香洲区就印发了《香洲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要求“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

  从后来的情况看,类似的形式主义暂时有所收敛,但时间一久便死灰复燃,或以另外的面目出现。上述新闻提到的一个人照管60个小号、花4个小时登录APP刷分的情况,便是形式主义的其中一个面目。

  笔者曾在另一文章中分析,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在于过度强调工作留痕,多头考核,以及上级领导缺乏担当,基层人员缺乏赋权。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类似的形式主义自然会死灰复燃。说到底,形式主义在基层是病症而不是病灶。

本文内容转载自 新华网-新华网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
形式主义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