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网评:牢牢把好脱贫攻坚“质量标准”
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满打满算距离年终不足三个月,脱贫验收在即,压力相当大,任务也很重,能不能接续攻坚克难到底,不折不扣完成剩余任务,直接影响到脱贫的质量,以及我们党对人民许下的承诺兑现。在这个关键时刻,要牢牢把好“质量标准”,不容丝毫懈怠,不能疏忽大意,要一鼓作气、持之以恒,确保最终成果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
要弘扬攻坚克难精神。正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如今剩下的未脱贫地区,主要集中在“三区三州”,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群众的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致富造血的过程缓慢,给扶贫干部带来很大的压力。须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扛起肩上的责任,越是困难越向前,迎难而上不止步,要想尽一切办法,盘活一切资源,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多措并举“一对一”帮扶,查漏补缺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高质量完成每一个脱贫指标任务。
要打破侥幸过关心理。脱贫攻坚近三年来,全国每年脱贫人口均超过了一千万,这离不开众多扶贫干部吃苦受累,咬牙坚持。但时间长了,有些干部产生了消极厌战心理,以为做做样子,就能顺利过关,导致最后阶段帮扶措施不精准、力量未下沉、效果也打折。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要营造实干苦拼的优良作风,通过提拔重用一批优秀的帮扶干部,鼓励广大扶贫干部坚持到最后,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收敛、不知止的懒政怠政干部,要高举问责的板子,使其付出代价,形成倒逼效应,维护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要谋划乡村振兴大计。要知道,目前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只是助力农村发展的第一步,绝不是可以全身而退的终点。对广大扶贫干部来讲,既要全力以赴完成脱贫剩余任务,同时也要立足长远,谋划乡村长远发展之计。尤其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持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精心呵护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做强做大产业品牌,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双通道”,增强产业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确保群众在小康路上越走越顺,不再返贫。
本文内容转载自 央视网-复兴网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