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网评:在“轨道上的大湾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复兴时评  2020-10-20 10:41:35

  南海之滨,东风浩荡。

  “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40年来,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从一个落后小渔村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在这份功劳薄上,铁路印记不可小觑。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特区建立之初,仅有一条广深铁路单线承担客、货运功能。40年来,铁路干线从1条发展为5条,主要客运站从1个发展为6个,铁路干线里程从24公里发展为150公里……而铁路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从蒸汽机车到引进新时速列车再到和谐号,铁路服务改革匹配“深圳速度”不断刷新,广深城际最早“公交化”开行。数据显示,深圳铁路年旅客发送量从1979年的20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8600万人次,有力提升了深圳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了全国人流、物流、信息流源源不竭地向深圳聚集。

  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已由单一的广深(九)铁路贯穿,成长为衔接广州、赣州、厦门、茂名、香港等方向,由广深港、赣深、厦深、深茂和广深铁路等组成的放射性枢纽,加之穗莞深、深惠、深珠等珠三角城际铁路,构建成了长短结合、层次丰富的“双十字”放射形枢纽。

  深圳乃至整个湾区铁路的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继承和创新并存、发展与积淀同步,用汗水和心血续写一曲“春天的故事”。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让“两个循环”开辟新发展格局,就要抢抓时代大机遇,更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也促使铁路建设为融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流、物流等各种要素流动,发挥先行助创作用,为开创粤港澳三地融合新格局提供更为强劲的硬件基础条件。

  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对铁路发展来说,尤其如此。按照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如此大体量的铁路建设,铁路部门尤须赓续和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届时,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大湾区内部的交通会更加方便,城市的边界将被打破。由此,将利于一些产业向周边地区布局、延伸,人们也可以选择到外围、到周边地区置业、落户生活。而从产业分布看,未来将形成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在中心城市,高端制造在外围地区,普通制造业在更外围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这更需要铁路部门与地方通力合作,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促使项目落地,促进服务提升,赓续轨道上的繁荣。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轨道上的大湾区”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发展,无疑都会交通先行,而城际铁路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中举足轻重。就湾区建设而言,城际铁路越便利发达,越能推动粤港澳湾区的城市化进程,越能对打造国际一流湾区起到基础作用。相信,在铁路部门的改革布局下,路地将进一步打破思想、理念的禁锢,为湾区建设乃至广东铁路建设走出一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革开放的大道,续写更多轨道上的“春天的故事”。

本文内容转载自 央视网-复兴网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