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筑牢消费者权益“防火墙”

人民时评  2023-02-13 19:52:15

  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事件涉及人群、波及范围、安全危害三个维度,发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引起关注。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有关部门、消协组织采取畅通投诉渠道、倡导经营者压实主体责任、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等举措,不断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消费者满意度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有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但也要看到,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既包括医美机构误导消费、不规范标价等老问题,也有直播售假、网游虚拟财产侵权等新问题。这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一个消费侵权案例的发生,可能影响许多人的消费意愿。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要一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着眼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等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权益保障明确了方向。

  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需要加强全链条监管。一方面,要加强事前监管,对产品、服务质量和广告宣传等问题常抓不懈,压缩实施侵权行为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监督,畅通维权渠道。《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持续优化完善全国12315平台,充分发挥地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多措并举降低消费者维权的门槛,在更大范围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开试点工作,强化信用约束机制,形成遏制侵权行为的合力,才能持续改善消费环境。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屡禁不止的老问题,要执法从严,形成震慑。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对食品安全、预付式消费、直播电商、快递服务等领域提出16条举措,进一步明晰权责归属,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坚强司法保障。对新问题,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及时创新监管方式。修订后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盲盒”经济、大数据杀熟、互联网广告竞价排名等作出明确规范,积极回应消费者期待,这是有益的探索。与时俱进构筑强而有效的监管堤坝,为消费者权益筑牢“防火墙”,才能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让其愿消费、敢消费。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漠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终会得不偿失。随着监管不断加强、消费者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不断提高,种种“消费陷阱”最终也会让侵权者自身陷入困境。期待广大经营者自觉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抵制各类不良营销方式,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更好满足消费者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释放消费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3日 第05 版)

本文内容转载自 人民网-人民日报,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
消费者权益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