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马拉松,不能距离体育太远
连日来,马拉松比赛纷纷引发关注:前几日举行的辽宁大连马拉松,中国选手尹顺金最后冲刺,本来有希望拿下冠军,但被一辆引导车挡住了去路,导致冲关失败。这事在跑步圈引起极大反弹,因为人们发现“运营方”参与运营的其他马拉松赛事,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一些跑友认为,这有干预比赛的嫌疑。
同样在本月15日举办的山东临沂马拉松,冠军选手冲过终点线时,被两名拉线员用横幅挡住去路,好在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冠军顺利通过。而青岛海上马拉松,则出现部分选手无法领取完赛奖牌和物资的情况,主办方也对此进行了道歉。
在网上展开搜索就会发现,在各地马拉松赛事井喷的情况下,乱象也非常多。因而,19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中国田径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路跑赛事竞赛组织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全国路跑赛事活动的竞赛组织工作。
严格来说,很多马拉松比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径比赛,而是城市营销的一部分,它自有逻辑。
大概10年前开始,中国大城市出现马拉松比赛热潮,最初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很快,马拉松开始在省会城市普及,几乎每一个省会都举办“国际马拉松”,也有不少城市和电视台合作进行直播,马拉松由此成为“城市营销”的一部分。今年,这种“办赛效应”进一步蔓延,中小城市也开始流行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比赛的魅力显而易见。一场成功的比赛,会吸引至少两三万跑者。报名费、住宿、餐饮,算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让马拉松成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几乎每一个跑者都会发朋友圈,这间接地对赛事举办地进行了一番宣传。
把举办马拉松看成是一次大型城市营销,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列举的情况,很多赛事组织者的思考,也就到“城市营销”为止,只注重表面工作,而忽视了比赛的专业性。很难说拉线员用横幅挡住跑者,是出于私心干预比赛成绩,更大可能是慌乱和不专业所呈现的混乱。
这让马拉松距离田径和体育本身都越来越远。今年国内举办了那么多马拉松比赛,但是人们知道的著名选手有哪些?比赛成绩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各地对马拉松的报道,基本上不涉及这些专业内容,相反,人们突出的是“地方特色”、“名小吃”、沿线风光,它更像是娱乐和旅游,而不是体育项目。
实际上,马拉松比赛是复杂而专业的事情,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协调能力,涉及交通、医疗等各方面。而最根本的是,它应该坚守体育比赛的严肃性。那些全球久负盛名的马拉松赛事,也是专业选手心中的“圣地”,他们渴望在这样的比赛中打破记录。顶级赛事往往有几十年历史,且不断提升办赛水平,这样的比赛,自然也会成为城市口碑的一部分。
马拉松是以城市的名义举办的嘉年华,各地的办赛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如果过于注重娱乐性和表面繁华,最终不仅会损害赛事的名誉,也会让城市“背锅”。或许,中国的马拉松比赛,需要一场“转身”,至少应该向体育本身靠得更近一些。
本文内容转载自 光明网-光明时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