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其实是一个消费筛选器
重阳节到来,澎湃新闻记者对APP的适老化改造情况做了一个细致的调研。测评对象包括工信部公示的首批适老化改造APP名单中的43款APP,测评内容包括字号大小、操作逻辑、无广告和人工客服四个方面,测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APP的适老化改造均存在问题。
比如,启动难,测评对象中只有三家是打开APP即弹出“长辈版”提示,其他都难以找到入口,有的甚至摸索五步才能发现入口。比如过度简化,从适老模式进入就如同倒退到了web1.0时代,有医疗APP适老版甚至把所有的功能都简化成了一个“电话问诊”的超大框。再比如,改造不彻底,只有首屏是大字,后边就回归普通字体;只有首屏无广告,后边广告照旧——就好像笃定监管部门不会点击超过三下似的。
APP的适老化改造已推进多年,老人有诉求、社会有共识、主管部门有规定,企业其实也有行动,为什么还是如此不尽如人意?其实只要考虑一下这些平台的消费本性就能理解。底层逻辑上,APP平台都是消费平台,无论其前端是社交、是娱乐、还是媒体,不同的社会功能只代表着不同的消费导流渠道。其所服务的核心用户,是具有最大消费潜力的人群;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架构,核心目的是最大限度实现核心人群的便捷消费。为什么测评中,QQ是启动老年模式最复杂、路径最繁琐的一个?因为其目标用户根本不可能是“需要看大字”的人。
这里需要理解一个理念。以数字消费来划定的年龄层,和实际年龄层的划分是有差别的。人口意义上,60周岁以上的人可以称为老人,40岁到55岁的人可以称为中老年。但在消费意义上,尤其是数字消费的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内部是有明显结构的,快速掌握数字时代消费模式、以数字消费为生活方式的人群,无论其实际年龄多少岁,都是消费意义上的青年人,或者说,成长性人群。其智识、阶层、消费能力相当于已经通过了数字消费平台的测评。没有经过数字消费测评的人群,才是消费意义上的“老年人”。
从这个角度说,功能简化、纯洁化的“适老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消费筛选器,潜在筛选出了低消费潜力、低成长性人群。对于这个人群,平台本身肯定没有原始动力进行服务,从其自身角度看,适老服务相当于在推进一种社会公益。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有一种长期性的跟踪,基于老年用户群动态反馈,构建起对平台企业的测评指标,以另外一种力量来推动平台深入推进改造。既然平台的基本逻辑是消费,那么提升消费收益就是奖励,抑制消费收益就是惩罚,适老化改造的推进还需考虑用好经济杠杆。
本文内容转载自 光明网-光明时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