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一泓清水向北上
十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引江水400多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南起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等东线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受益人口超6800万人。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以来,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Ⅱ类标准及以上。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是千百年来中国的基本水情。然而,逆行永远是一种力量。这些南来之水,越过崇峻的高山、广袤的平原,连通长江与黄河,跌宕起伏、逶迤曲折,并非来自大自然的力量,而是来自智慧、信仰与实力。
水资源的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每一个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便是明证。南水北调,不仅为沿线各地输送生命之源,也为国家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完成南水北调这个改变大国水系的重大工程,不仅要解决一系列世界性的水利难题,更要有足够强大的国力支撑。坚持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国,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盘通优化配置资源,从中央层面统一推动,就能集中保障资金、用地等建设要素,实现工程的持续推进。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等理念的确立,以及精确精准调水,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也确保了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人往高处走,水却要向低处流。南水北调东线总扬程65米,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帮助水流拾级而上,靠的是13级泵站,一级一级提水北上,泵站的作用相当于心脏。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我们创下了很多项世界第一与中国第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每一个第一的背后都是科研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研发与大国科技力量的体现。
奔腾的南水,翻越万山,通城达县,是对北方最好的守护。今年北京人民手捧的十杯水中,有七杯就来自南水。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数以万计的百姓离开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和刻入骨血的乡土记忆,来到遥远而陌生的异乡,其生命轨迹被重新规划,只为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顺利进行。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一千多年前,一位在中庭痴痴种荔枝的白须太守,尽管不知种下的荔枝谁能品尝到,但只管耕耘无问东西的心却是今古一致的。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未来的华夏大地,将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通过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国家水网骨干,一张促进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的大网也就此展开。
本文内容转载自 光明网-光明时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