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网评:【专家谈】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现实意义

复兴时评  2020-04-18 18:01:12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段话出自南北朝时期梁代大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其意为:文学的发展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而文坛的盛衰则联系着时代的动态。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再次吹响全国文艺界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进军号角。这两次文艺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富有高度、深度、温度的核心聚现。

  习近平文艺思想葆有深厚的科学精神和缜密的理论逻辑,引领着中国文艺繁荣与文化自信的铿锵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探古溯源,博览古今中外文艺发展规律,观照当今中国文艺发展状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文艺理论,纵横比较;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以高屋建瓴的前瞻性、秉正拓新的指导性、承前启后的实践性,切切实实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引领方向,擘画未来。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研读习近平文艺思想,不难发现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葆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战略性、前瞻性、学理性与通俗性,如一盏光辉熠熠的灯塔,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明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文艺的兴盛繁荣构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

  习近平文艺思想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精神”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文艺思想针对文艺创作的诸多话题,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这是将文艺繁荣向前推进的根本保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了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习近平文艺思想切中肯綮,敏锐审视当前文艺生态,旗帜鲜明地批评了当前文艺发展的问题。“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到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习总书记进而阐明了浮躁的严重后果,“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故而,习总书记勉励创作者,“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从宏观思想到实践步履都荦荦鲜明。随着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的深入开展,这一思想必将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加积极深远地影响中国文艺发展的大格局,推促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作者毋燕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内容转载自 央视网-复兴网评,供参加申论考试的同学学习申论写作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论》通关特训题库
模块 考点
归纳概括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
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