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依事顺理,递进而论”的原理和“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常逻辑过程,考试有四个基本环节,即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论证分析等。不论题型如何变化,或写评论性的文章,或进行名词解释,但都离不开上述的四步骤。另外,随着近几年考试的发展,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这些都成为申论命题的主要依据原理。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第一环节,也是基础性环节。这里主要是测评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却是考生阅读给定材料的速度、准确性和透彻性之总和,是承担工作、进行现代脑力活动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它是公务员能力的基础。
这个环节,时间一般在40分钟内。在这段时间里考生必须快速完成高质量的阅读理解活动。这样的活动实质就是分析给定材料、提取有用信息、体会意图、分析事实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切实把握事物本质和特征、把握问题的实质,为开始正式答题做好准备。阅读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每一步答题的质量。
根据申论考试的实践可知,给定材料通常没有严密逻辑,但却有一定主题,近似于“半成品”。要从这样看似杂乱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是政务信息,显然是有难度的,也是要有较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而言就是必须有主见、有逻辑、主次分明、能抓重点、理顺关系、删除枝节地浏览和研磨材料,由此逐步地辨析并分离出所有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备回应之用——这就是阅读理解的本领。这样的本领包含了很多具体内容,既要熟悉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也要讲究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二、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就是考生运用严谨的思维逻辑来分析给定材料、分类整理其中信息、归纳合成完整的信息并由此形成完整精要认识的思考和写作过程。它包括概括主要问题、概述主要内容等多种形式。
从模拟实践的角度看,这正是形成政务信息的过程。从考试的角度看,这里的实际任务不仅仅是对给定材料的简单概括,而是把握该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用极为简短精练的文字概述出来。这实际就是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和概括。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握主要问题,即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
这是申论考试的第二个环节,旨在测评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这个能力是应试概括材料的速度、效度、准确性、深刻性和完整性之和。这是公务员从事公职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从心理过程上看,这种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中的“理解”部分是对应的,甚至是重合的。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进行申论应试的第二步,但却是进入实质性考试即写作考试的第一步。这里的质量与成效如何,角度、立场、着眼点的高低或者具体出发点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部分写作的思路与内容。要走好这一步,就要熟悉和运用多种相应的技巧、策略,要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参加的学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备考,“”全面热招中:全程视频授课,专家24小时答疑,学员自付费之日起可不限时间、次数重复点播学习,直到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课程名称 | 收费标准 | 课时 | 老师 | 试听 | 购买 |
100元/门 | 10课时 | ||||
150元/门 | 12课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