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半月评论 > 2007年半月评论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半月评论2007年第3期 让困难群体沐浴社会和谐的阳光

发布时间:2011-03-09 08:08:45 来源: 

  半月评论2007年第三期 让困难群体沐浴社会和谐的阳光

  春节临近,各地纷纷开展送温暖活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人员登穷庐,入寒舍,看望生活困难群众,给急需帮助的人们送去救济金和慰问品。在这个以快乐、祥和、平安为基调的中固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送温暖活动有如三月阳春,让众多困难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互助.感受到人与人的真情。

  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但是,由于财富积累远未达到充足程度。经济发晨不平衡,加上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社会上仍存在不少困难群众.迫切需要救助。如果按联合田确定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费标准。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还是很惊人的。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一些成员尤其应该得到关注,如农村和城市特困户、零就业家庭、受灾|群众、五保户、因病致贫者、残疾人、流浪人员……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缩小他们与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的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使困难群体得到救助,是制度文明的体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在它的每一阶段.都不能忽视对困难群体的救济。对于一种“好的市场经济”而言。如果说体现效率的优胜劣汰,表现在经济领域平等、充分的竞争上,那么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在社会领域应该体现公平正义。给困难群体以积极、及时的救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要求。

  使困难群体得到救助,也是社会文明的证明。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先富者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是一个历史课题。对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扶危解困传统芙德的发扬光大.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棱心价值现造就时代风尚的具体体现。

  因此,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这不仅是民政部门的分内工作,同时也是政府各部门应同心协力抓好的事情。根据往年各地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今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开展好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一定要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以往一些地方。在部署这项工作时。习惯安排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领导的慰问点;一些示范村、模范户。因为名声响亮,各方争相惠顾.而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偏远村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些在基层干部眼里惹麻烦的“刺头”。尽管境况凄凉.也元人问津。这些。都有悖送温暖活动的初衷。因为送温暖并不只是给困难群众以物质救济。而是更应该与他们面对面坐下来,真诚沟通与交流。点燃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因此,各级领导最应该去的,恰恰是那些困难重、问题多、矛盾突出的地方。

  开展好送温暖活动。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傲。一些群众出现生活困难,作为一方领导,首先应检讨自己工作上的疏失。带着满腔热忱去帮助他们。但是.过去一些地方在安排这项工作时。存在着应付了事的倾向。有的慰问人员身到心不到。人来情不来。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张扬追势,前呼后拥,要求电视有影、报纸有名、广播有声。将送温暖变成了作秀.引起群众反感。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拉近与拜众的距离。反而加深了干群隔阂。

  开展好送温暖活动,一定要把工作做细。作为一项拾遗补缺的工作。送温暖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卅度蚨失和机制不健全.出现群众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形。作为领导干部。对本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应做到心中有数。春节临近。特困户、五保户是否得到了救济?救助站是否运转正常?有没有农民工因拖欠拿不到工钱?有没有受灾群众仍无家可归?有哪些家庭因大病出现返贫现象?只有深入了解情况。把工作做细,送温暖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送温暖活动与建立对社会困难对象救助的长效机制、帮助其中有就业能力的人实现就业并没有矛盾。通过送温暖活动,可以深入社会底层,了解实情,加深时实现公平分配、解决社会贫富悬殊问题的认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再就业机制的建设。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类理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最强烈的社会吁求。在春节到来之际.广泛开展邀温暖活动.让社会困难群体像大多数人一样温饱无忧,欢度快乐祥和的春节。是对中央“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熏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求的落实.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

与“半月评论2007年第3期 让困难群体沐浴社会和谐的阳光”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