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13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2013年了望时评第一期:环保治理亟需釜底抽薪

发布时间:2013-10-05 17:07:4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生态环保,作为当前矛盾最集中、群众最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人们群众最不满意的公共产品,如果政府能管住、管好,就会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为进一步的政府职能转变趟出一条阳光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这一论断,意味着,政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应推动经济发展,也应着眼于提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本身正是民生福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GDP上去了,而环境坏了,健康没了,就不能说是给民众带来幸福的发展,其结果又有何意义?

  转变政府职能,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转变职能的核心,一方面是政府要解决错位问题,“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另一方面则是政府要管住、管好应该管的事。

  政府“应该管的事”,即包括供给优质的公共产品。转变职能千头万绪,须在谋大局当中抓重点,围绕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发力,选择最能见效,也最能得民心、利天下的突破口。

  生态环保,作为当前矛盾最集中、群众最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人民群众满意度低的公共产品,如果政府能管住、管好,就会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为进一步的政府职能转变趟出一条阳光大道。

  以GDP为重,还是以提供公共产品为重,体现的是不同的政府职能定位。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环保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

  加强环保,已成共识。良好生态环境,国民公平受惠;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国民普遍受害。可以说,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当下已成为最普遍的共识。改革开放的历史留下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越是有共识的地方,越容易克服阻力,实现突破。

  加强环保,倒逼政府纠正错位。多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公共产品的供给,以“错装了的手”直接在经济舞台上“上下其手”,奉行“GDP崇拜”,为追求短期政绩,为眼前“挣票子”,较少考虑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导致不科学、不可持续的粗放式发展大行其道,出现了不计资源代价竭泽而渔、不惜破坏生态环境饮鸩止渴的现象。

  政府职能的这种错位,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一个原因,是环境污染积累到临界点、民众忍无可忍的原发病灶。明确政府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上的责任,明确政府必须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将倒逼各级政府转变发展观,实现职能“归位”,彻底遏制制造“带毒GDP”的破坏性冲动。对扭转生态环保恶化而言,这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加强环保,将强化政府依法施政。几乎每一起环保事件,每一个地方的环境破坏,都与环保执法太软有关,甚至跟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玩“猫鼠游戏”有关。一些地方,企业的“排污费”成了环保局的“人头费”,“污染企业”成了执法者的“衣食来源”,执法对象与执法者之间成为“衣食父母”关系,何来严格执法治污?加强环保,硬化政府的环保责任,将倒逼政府依法施政,才有可能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加强环保,将校正政绩指挥棒。政府职能错位,归根到底与干部考核机制有关。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邓永恒近期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的“绿色官员”升迁难,如果市委书记、市长任期内的GDP增速比上一任提高0.3%,升职概率将高于8%;如果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上,升职概率就是负值。这项统计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有待验证,但“招商引资”之所以成了各地的“一把手工程”,环保之所以往往只见“喊破嗓子”却不见“甩开膀子”,与考核的指挥棒有关。

  通过对公共产品权重的加强,从制度设计入手,才能促使地方政府职能归位,引导官员呵护碧水蓝天、守住生态红线。

与“2013年了望时评第一期:环保治理亟需釜底抽薪”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