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13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2013年了望时评第29期:利率市场化:有“情”更需有“理”

发布时间:2013-10-05 17:17:35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从金融体系完备性出发,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尚未具有完备的金融制度和市场基础。比如,目前国内缺乏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迈出实质性一步。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开始,2012年进程加速,2013年放开贷款利率,这表明改革正逐步深化,方向越来越明晰。

  不少评论认为,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未涉及存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市场“有些失望”。

  然而,作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表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风险大,相关改革更应稳步有序推行,要有“情”更需有“理”。

  从“情”出发,基于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改变“储户补贴银行”的格局出发,存款利率市场化应该加快推进。但从“理”出发,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最后和最关键的环节,风险亦最大,基于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性,存款利率市场化应稳步推进、掌握节奏。

  从供求逻辑看,存款利率市场化难免导致银行为了吸收存款而相互竞争,特别是在存贷比的监管框架下,存款竞争会更加激烈,这样可能导致存款利率剧烈波动,这显然不利于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意味着银行的资产端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和盈利压力。如果存款利率也同时市场化,就相当于银行在负债端还面临一个实质性的“成本”压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将因“两头受压”急剧扩大。

  以国际经验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更为成功。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均经历了16至20年的较长时间。而存款利率市场化基本是改革最后一环,需要较长时间。日本经历了整整9年时间。相反的例子也不少,如几内亚在1982年启动全面利率市场化,1984年银行体系旋即崩溃,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等也因利率快速市场化而遭遇危机。

  从金融体系完备性出发,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尚不具有完备的金融制度和市场基础。比如,目前国内缺乏存款保险制度。而且,我们目前也缺乏银行违约与破产的相关机制。美国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甚至要求银行设立“破产遗嘱”,详尽规定其破产风险爆发后的资产处置等 “身后事”。

  鉴于中国国情,我们应该积极周全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相关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以优化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并实现金融部门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上,应坚持稳步有序、把握节奏的原则,推进改革。一是坚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基本政策框架。二是寻找或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化存款利率或比较基准。

  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应加快推进,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机构破产之后处置机制的基础要素。同时,金融产品违约机制、金融机构破产处置机制、金融市场完备性、统一的债券市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等,也都需要解决的基础机制。

  同时,积极敦促银行等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和有效转型。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利差已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转型是必由之路。

  守住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底线。在平衡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对金融体系、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应该以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经济稳定作为第一要义。金融管理部门则应该加强监管,适时适度进行压力测试,防范在利率市场化中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与“2013年了望时评第29期:利率市场化:有“情”更需有“理””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