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14-01-04 08:40:30 来源:求是

【内容导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这个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指导作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就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如下解读。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其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国家治理能力=制度执行力=改革发展稳定能力+内政外交国防能力+治党治国治军能力等

  ·找到关键: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干部素质。

  ·把握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

  ·坚守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打好基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层面。

  为什么要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境界:我国的改革,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对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进: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制度和法律执行不力密切相关。

  是对我国社会转型这一时代要求的回应: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也就是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

  ·问:什么是“熟人社会”?

  答:熟人社会,更通俗的讲就是“小圈子”社会,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所以有人把“熟人社会”亦称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熟人社会”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实利目标,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较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

  ·问:什么是“陌生人社会”?

  答: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契约、制度和规则的逐步发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长起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三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更好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

  ·我们将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目的

  ·总起来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能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衡量制度好坏、政权优劣的最重要标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制度执行力,靠国家治理现代化。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