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归属感申论范文: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家”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4-02-04 17:57:19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这是一篇关于归属感的申论范文,该范文以合理配置资源为论点,讲述了很多知识分子对所在的城市缺乏认同和归属感的现象。请阅读:

  归属感申论范文: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家”的基础

  一位出身于农村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种状态又被称为“失根”状态。这位知识分子没有归属感到底是由于个人的精神气质导致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我们去问问农民工,问问出身农村已经成为白领的“新深圳人”……。我们很容易会发现:对所在的城市缺乏认同和归属感这位知识分子并不是特例。

  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家呢?在我们的传统中理想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的家庭,共享天伦之乐。现在的问题则是,很多人虽然身在城市,但是却孤苦伶仃。既不能上养父母,又不能下育子女,过着一种没头没尾的日子。在《礼记?礼运》中给出了理想社会图景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我们现在的城市勉强做到了“壮有所用”,但是“老有所终”和“幼又所长”都还做得很不够。要解决好这两点我们需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优化资源的配置

  以教育为例,我们有种错觉,总是觉得农村的是弱势,中西部地区是弱势。基于这种错觉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停的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如果广州市的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向教育部申请额外补贴,向希望工程求援,十有八九都会被拒绝,甚至还可能受到批评。但是现实的状况则可能是以广州一个市的入学儿童可能比内地一个省的还要多,只是靠当地的财政很难解决问题。这时候地方政府就必须优先保障本地居民的教育,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即便有心,也只能是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适龄儿童的大规模减少,一些学校被废弃。据媒体报道,一个叫长阳县的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学变成了养殖场、食品加工厂。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的学校没有学生,农村的老师无学生可教;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孩子没有地方上课,没有老师教学。面临这种情况政府和希望工程等慈善组织应该及时的调整政策,根据学生的现在的分布状况和未来流向来决定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方式。学生流向了城市,对教育的投入就应该向城市倾斜,而不是盲目在农村去搞一些重复的无用建设。这样就能够为城市制度的设计的公平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缓解了城市制度设计的后顾之忧。教育是如此,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上也应该如此。

  无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公平的制度设计势必影响到城市本地人的利益。这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当地人知道城市的美好的今天外地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所有的人都树立起“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分享精神,共同开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欢迎关注更多:申论范文

  与归属感有关的内容:

瞭望时评:把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到一线

民生申论范文:"公平之椅"转动梦想

民生申论范文:低保审核的公平公正问题

申论范文之司法公正问题:司法公正从庭审公平做起

申论热点之教育问题:用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